十年内战时期社会称谓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81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内战时期”是指1927年到1937年,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在北伐胜利后相对稳定的局面下出现的新的政治乱局。共产党围绕农民和土地问题展开广泛的土地革命,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苏维埃政权。国共两党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和军事较量。在国民党的围剿下,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濒于毁灭,红军被迫开始了前途未卜的长征。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整个中华民族陷入危难之中,从此国共两党共同面对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在如此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形势下,各种新的社会称谓大量涌现。丰富的语言现象及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与社会变迁紧密相关的社会称谓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社会称谓,考察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虽然语言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支撑点,但是它对于生活的表现力及其表现的全面性,使得我们有信心把对社会称谓词的描述和对社会历史的表述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广泛收集原始资料,以定性研究为主,着重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称谓的具体使用情况。把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结合起来,既对称谓状况作概括描写,又对时代性强的称谓进行深入地探讨,包括新称谓的产生,小称谓系统自身的变动和整合,以及诸多称谓变化与社会生活的互动效应;同时重点分析造成称谓发展的社会因素,积极联系事实,力图通过称谓例证反映社会语言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全文内容共分五章,所选取的社会称谓基本涵盖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变化有着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图书馆管理者要在确立新思维,加强“人本”管理,把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员工合理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建立全员激励新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引进竞争机制,充
对竞争情报与情报研究案例的9种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试图为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壮大提供具有实用和参考价值的理论与方法、经验与教训,创造一种有利的环境。
近代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法律的挑战和冲击。晚清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改革中国封建旧律,以适应近代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推动中
IP技术正在改变全球的通信方式。Internet的出现,使得在国际间使用IP网络作为收发传真的传输媒体成为可能。讨论在TCP/IP协议下一个传真网关的设计框架,并阐述该传真网关系统实现中涉及的一些关键
目的比较年龄、心房颤动、吞咽障碍、性别、脑卒中严重程度(age,atrial fibrillation,dysphagia,sex,stroke severity,A2 DS2)评分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acute ische
本文系统考察了民国初年周学熙财政整理的背景、内容、客观作用以及其成败参半的执行状况,试图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以求展现周学熙在财政制度的近代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及近代
以甘肃和西藏为例,具体分析了两地图书馆在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与开发上的巨大潜力.以此为切入点,说明西部图书馆应依靠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情报和教育两大职能,为大开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