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通常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哮喘联盟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3亿哮喘患者[1],我国现有儿童哮喘患者约1千万,患病率约为1.05%~4.0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5%以上,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哮喘如果不予以控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诸多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对哮喘患儿的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因哮喘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我国关于哮喘疾病的负担和管理的研究及报道较少,特别是对低年龄组儿童患者的哮喘控制和疾病管理的了解更是有限,尽管虽然3~5岁年龄段的哮喘患病率相对较高[3,4]。因此,进一步了解我国儿童哮喘患者的诊疗和疾病控制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于2012年由默沙东公司申办,以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的钟南山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林江涛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申昆玲教授为主要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门诊哮喘患者控制和治疗现状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研究计划在全国80家三级医院常规门诊进行,入组约8000例哮喘患者,其中儿童4000例,我科正是该项研究的单中心研究单位之一。本次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就诊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患儿的哮喘控制及治疗现状。目的:①在常规就诊的门诊哮喘患者中,统计哮喘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患者的比例。②比较门诊哮喘患者中合并过敏性鼻炎(AR)及未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并了解哮喘合并鼻炎对哮喘控制、治疗模式的影响。③描述门诊哮喘患者的治疗现况及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④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估哮喘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以研究中心为单位,纳入研究期间(2012年10月~11月间)到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与新诊断或原诊断的哮喘有关或无关,患者就诊的原因可包括身体不适、诊断、治疗、咨询或参加其它健康相关项目。由临床医生纳入研究期间到研究中心所在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哮喘患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研究医生将向合格(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患儿监护人询问参加该研究的意向,愿意参加研究的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ICF)后入组研究;医生将用统一的病例调查表(CRF)收集入组患者的数据;所有入组的患者或其的监护人还需要完成c-ACT/ACT量表以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和完成PedsQL3.0或PAQLAQ量表以评估哮喘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所有研究评估都在门诊当日完成。本研究不会影响治疗决策或引导医生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研究中将使用标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①共纳入研究100例哮喘患儿,其中以4~11岁(72/100)居多。在所有入组哮喘患者中按GINA方案完全控制者49例,部分控制者32例,未控制者19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9.0%、32.0%和19.0%。②入组患儿中合并AR者39例,占所有入组哮喘患儿的39.0%,其中以7~11岁为著,占所有合并AR哮喘患儿的(24/39)61.54%。③按医生指导规律用药率≥90%者占70%,规律用药率<50%者占10%;哮喘患儿在哮喘缓解期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使用率为76%。④在之前12个月内因哮喘发作影响正常上学者占46%,影响患儿家长或亲属正常工作者占42%。⑤患儿的生存质量与哮喘的控制情况呈正相关,量表得分高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好。结论:①在我科哮喘门诊入组的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较好。②在所有入组的哮喘患儿中,合并AR者比例较高,其中以7岁以上者为著。③哮喘发作时ICS的使用率较10年前明显提高,提示患儿家长对哮喘这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了解更深入。④患儿ICS使用率虽有所提高,但仍有近一半患儿及其家长有因哮喘发作而误学或误工。⑤哮喘患儿的哮喘相关生命质量(HRQoL)与患儿哮喘控制水平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