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再生水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重点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实验以某中水处理站的滤池出水为实验用水,紫外线消毒反应器的设计处理流量为0.42~1.14m3/h。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紫外线剂量与细菌灭菌率、大肠杆菌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水水质对杀菌效果的影响;消毒后再生水中残留细菌的增殖规律和增殖公式的推导;紫外线消毒技术与氯消毒技术的联用。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剂量对消毒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照射时间越长,紫外线剂量越大,消毒效果越好,在有效紫外线剂量达到9.1mWs/cm-2时,细菌的灭菌率可达99%,出水的总大肠菌群≤3个/L,满足水质标准的规定;
处理水的浊度和灯管表面结垢对消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实验条件下处理水的浊度应小于5NTU,根据处理水的水质情况,在紫外线消毒器运行1~3个月后应对灯管进行清洗。
消毒后水中残留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不断繁殖,可见光条件下的细菌增殖速率要大于避光条件下的细菌增殖速率。实验条件下,经紫外线消毒后的出水在静置3~4h后水质超标;增殖公式的提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与氯消毒技术联用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紫外线持续消毒能力差的问题。在实验条件下,紫外线剂量为9.1mWs/cm-2时,投加了有效氯0.2mg/L的次氯酸钠后,出水可放置5d左右。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消毒时间短,杀菌高效光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占地小,投资少,运行安全可靠、处理费用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再生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