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约瑟《上海方言语法》(1868年)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研究19世纪中期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的重要著作《上海方言语法》(1868年二版),全文从语音、词类、句法三方面分析该时期上海话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就艾氏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以及对上海方言乃至汉语方言学的贡献试作评论.艾约瑟《上海方言语法》(1853年初版,1868年二版)是我国第一部方言白话语法著作.全书系统地记录了开埠初10年时上海县城方言的语音.尽管作为方言语法书,艾氏将语音、词类及语法并重,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丰富的语言、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在描写和论述的基础上,艾氏还将上海话同官话、闽语及上海周边地区的方言进行了共时性比较.本篇研究对《上海方言语法》(1868年)进行了归纳整理,使艾氏的论述成果更具系统性.并将艾氏的主要贡献展示出来,诸如:艾氏在记音上是采用描写式,这在19世纪中叶无疑是先进的语言学观念;提出宽音、窄音及真假浊音问题;发现了上海话连读中的变调现象,并讨论上海话连读字组的重音转移规则;提出舌尖元音i;指出可通过清浊声母分高层、低层声调(阴声调、阳声调——笔者注);全浊阳上向阳去扩散;首次提出了汉语语法中的韵律(即"节奏")问题,主张将韵律与句法结合起来研究;提出前置介词与后置介词;合成词的构成方式等等.本篇研究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研究当时上海方言的面貌.在语音部分中,按现今通用的方式整理出该书第二版(1868年)记录的上海话音系.在词类和句法部分章节中,与旧派上海话、现今上海话进行比较,运用历史比较法与"词汇扩散理论"进行归纳分析,以求揭示书中折射出的语言历时变化轨迹.150年前艾氏所记载的某些语音、词汇及语法,在如今上海郊区,可以得到印证,这就是方言的历时变化在地理上的投影,艾氏这本著作包含的方言史学上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屈指算来,从本书首次出版至今,已有150年的时间了,整理出这些贡献,也是对这位伟大的语言学家崇敬的悼念.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桐城因桐城派的盛名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它不仅古文创作闻名遐迩,通俗文艺创作也达到了辉煌时刻。桐城歌的创作源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劳动中,富有人生哲理。每首歌谣大多
该文试图以复调和疯狂理论解读路翎文本,通过对作者以及作品的研习熟读,把握路翎文本的独特意蕴.并且与鲁迅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试图分析他们二者间的同和异,总结出路翎小说
本文试图将废名的创作放到一个大的历史纬度上加以考察,探寻废名乡土文学的个性色彩和对于乡土文学的独特贡献。 废名的作品固然不多,却不失为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环
该文主要通过对文本《水浒传》和《红楼梦》中语言材料的梳理,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性别歧视语言研究
期刊
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总装机4×115MW,共设有2趟主管内径为φ7.8m的压力钢管,通过2个特大型月牙肋等分钢岔管分为4趟内径为φ4.6m的支管后接入厂房.钢岔管设计选用了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