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梦中传彩笔——试论废名乡土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将废名的创作放到一个大的历史纬度上加以考察,探寻废名乡土文学的个性色彩和对于乡土文学的独特贡献。 废名的作品固然不多,却不失为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环节。他鲜明的艺术个性,灵动多变的艺术视角使他在乡土文学创作上获得契机,不因循旧制,不故步自封,常能出其不意,曲径通幽。从最初的《竹林的故事》到《桃园》到《桥》,再到《莫须有先生》,废名一次次进行着自我颠覆和蜕变,这成就了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为并不成熟的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坛提供了多种言说的可能。 《桥》是废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乡土文学发展链条上的一个奇迹,它是废名在现实困境中面向“乡土”的一次盛大的精神回归和心灵救赎。《桥》的出现解决了客居都市的“游子”对于“乡土”的文化选择上的“欲罢不能”的两难,第一次在旧文化的废墟上凭借想像建构了一个和谐、静谧、柔美的精神家园,使鲁迅对于“故土“的不期然的眷恋和诗意关怀获得完全的自觉。诗化乡土文学经由鲁迅的启迪和废名的苦心经营终于走向成熟,随即迎来了沈从文这样的“集大成”作家,迎来了诗化乡土文学的艺术高峰。
其他文献
贵州民间文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宇宙万物进行解释的创世神话、民间传说,而且还囊括进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史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等民间传统文学。以往对于
论述了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对大型发电电动机组继电保护系统的特殊性以及双重化保护配置的理解和见解.
期刊
明清时期桐城因桐城派的盛名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它不仅古文创作闻名遐迩,通俗文艺创作也达到了辉煌时刻。桐城歌的创作源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劳动中,富有人生哲理。每首歌谣大多
该文试图以复调和疯狂理论解读路翎文本,通过对作者以及作品的研习熟读,把握路翎文本的独特意蕴.并且与鲁迅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试图分析他们二者间的同和异,总结出路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