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感知的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inje2004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现代人或多或少的患有城市病,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进行日常放松的场所。外出旅行、度假等远距离旅游活动由于路程较远、花费较大等弊端,不能及时缓解人们随时而来的紧张压力,因此日常性游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森林处在城市地域内,与城市居民关系较为密切,且多数承载当地文化,是居民进行游憩活动的较好场所。目前,城市森林逐渐成为居民游憩的理想胜地。同时,城市森林游憩也逐渐成为旅游业中一个不可代替的分支。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对象为“城市森林游憩”,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居民感知理论、闲暇理论和系统论。通过综合利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模型,广义上将系统结构分为主体、客体、媒介系统和支持系统四大类,狭义上包括游憩者(主要研究其游憩需求及游憩行为特征)、森林游憩资源(偏重树种、森林结构、森林景观营造等)、交通、游憩地域(特指游憩空间结构)、游憩设施等方面。明确城市森林的游憩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模式——“1+3”优化模式,认为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以居民游憩感知为基础,以空间结构、游憩资源和支持系统为三大核心。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对福州森林资源概况和居民游憩感知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州居民对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交通、游憩设施及森林资源等方面有待改进。明确福州城市森林游憩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所具有的优势,进而提出符合福州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系统分析法进行研究,将城市森林游憩看做一个系统,在概念提出、系统优化、现状分析等方面始终贯穿该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调查问卷法对福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使得对策建议的提出具备较强指导性和实用性;创新性地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模型,提出“1+3”优化模式,并运用于福州城市森林游憩中。
其他文献
垂直连续镀铜塞孔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镀铜工艺以其独特的电镀方式在PCB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单介绍了垂直连续CopperFilling电镀过程机理以及影响填平效果的因素,并对激
目的:观察氨磷汀对接受TP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学保护作用。方法:将4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化疗第1周期未用氨磷汀)和治疗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充分说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学校,校长是其中的关键。如何
目的: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两组,
根据石化企业科研院所实行科研项目负责制的现状,分析了科研项日负责制的基本特点,并对科研项目负责制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探讨。
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是目前国家的重要国策,锅炉排烟温度偏高是影响燃煤电厂经济运行的一大难题。锅炉排烟温度过高是引起锅炉效率降低、供电煤耗升高的重要原因。降低排烟温
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国的企业需要及时把握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必须具备快速了解业务并及时调整战略的能力,才能确
近些年,国家环保总局先后颁布一系列行政法规,并采用政策规制和经济杠杆来促使火电企业加快实施环保措施,以期实现电力产业向环保化发展的政策目标。在本文中,作者选择电力环
在此次访谈中,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育人类学学者滕星教授阐述了美国教育人类学家奥格布(Ogbu)对教育人类学的贡献及影响,并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于身体意象的研究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始于临床心理学领域,迄今已经扩展到心理学多个领域。但过往研究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国内研究,更多是基于身体意象的特质论,测量工具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