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m-ZrO<,2>+Al<,2>O<,3>复相系统的分散、烧结和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rO2的增韧效应主要是利用其t-m相变过程中的体积改变,这一变化与ZrO2晶粒的尺寸密切相关。本课题利用纳米级m-ZrO2颗粒对亚微米Al2O3进行增韧,着重研究了增韧效果与ZrO2体积分数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文献上的结果相比较,讨论了烧结工艺和ZrO2形态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利用PMAA-NH4作为分散剂,通过测量固含量为15vol.%的Al2O3和纳米m-ZrO2悬浮液的流变曲线,我们仔细研究了分散剂含量和悬浮液pH值对悬浮液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MAA-NH4对Al2O3和纳米m-ZrO2都有明显的分散效果,但具体分散条件有所不同。为使两种颗粒的悬浮液同时保持稳定,我们选择的分散条件为:PMAA-NH4含量为0.3wt.%,pH值为9。这主要利用了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荡对纳米m-ZrO2的稳定性没有积极效果,这可能与超声振荡工艺选择不当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微米级3Y-TZP颗粒分散的最佳分散条件为pH值为9,与纳米m-ZrO2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其比表面减少导致其吸附能力减弱的缘故。 我们对纯Al2O3和含10vol.%纳米m-ZrO2的复合材料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从样品的升温曲线可以看出,加入纳米m-ZrO2以后,样品的开始烧结温度提高了将近从1033℃提高到1216℃,在1600℃下,样品的最终收缩率分别为18.2%和16.0%,这些现象说明加入m-ZrO2后样品的烧结困难程度大大增加。从等温对数曲线可以看出,纯Al2O3样品在烧结初期的ln((ΔL/L0)—lnt曲线的斜率近似为0.4,与Coble的理论相符,但加入m-ZrO2以后,相应的斜率变成1/3左右,与纳米ZrO2的烧结行为相似。 加入纳米m-ZrO2以后,从烧结高温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含2vol.%m-ZrO2的样品有50.3vol.%的ZrO2以四方相形式保留下来。由于加入的ZrO2不含稳定剂,这说明Al2O3基体对纳米m-ZrO2有一定约束作用。当m-ZrO2体积分数为10vol.%时,保留下来的四方相相对含量仅为31.2vol.%,说明随着纳米m-ZrO2的增加,保存下来的四方相含量呈下降趋势。 我们对不同纳米m-ZrO2含量的样品进行了断裂韧性、断裂强度和显微硬度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纳米m-ZrO2含量为4vol.%时,样品的断裂韧性达到极大值,为5.84MPa.m1/2;在纳米m-ZrO2含量为2vol.%和4vol.%时断裂强度比较接近,达到极大值,分别为395.0MPa和390.0MPa;加入m-ZrO2后样品的显微硬度明显下降,当m-ZrO2含量达到4vol.%时,显微硬度为12.76GPa,m-ZrO2含量超过4vol.%后, 摘要样品的显微硬度不再下降,甚至略有回升。本文从ZrOZ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两种机制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其他文献
土壤侵蚀严重与土地生产力低下是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两项生态问题,也是制约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从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确定不同土地利用
该文针对锥形工作辊横移与交叉(T—WRS&C)冷连轧机组的实际生产特点,在前后卷带钢规格不同所需的辊缝、辊速、张力等工艺参数变化的基础上,将动态变规格研究范围扩展到横移、
城市生态评价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步骤,是人们科学合理地管理城市的重要工具.由于现有的城市生态评价方法本身以及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使得它们所取得的评价结果,只是满足
液态金属凝固是材料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凝固后得到的组织直接决定着铸件的使用性能。凝固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宏观上伴随着热传输、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微观上涉及形
在该论文中,首先我们分别制备了以马来酸酐接枝低等规度聚丙烯(mLiPP)为增容剂,聚丙烯为基体的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体系(PPCN)和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为基体的马来酸
该文以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出了几组不同比例的TiO沸石复合体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反应降解甲苯,对各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催化剂进行各种表征和分析,摸索出催化剂
Ni48Cr28W5Co3合金(以下简称Ni48合金)是武钢进口CSP生产线均热炉中双水冷式炉底辊辊环用高温合金材料,由于工作周期长,并且在1150℃高温炉气中连续长时间承载输送钢坯,高温氧化严
本文通过分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以下简称部编版一上)中的口语交际板块,来了解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板块的特点及与其他版本比较的优势,结合目前口语
本文对拉伸相界面分离成孔机理,PAN/PU共混体系,PAN/PU中空纤维膜的熔融纺丝-拉伸致孔工艺及PAN/PU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作了研究和探讨。 首先对相界面分离成孔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海—岛结构”非相容性共混高聚物中空纤维,经拉伸后,能形成相界面分离孔。其中共混高聚物的相界面,共混组分的泊松比,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分散相的浓度和均一性等因素影响相界面分离孔的数目和网络化程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靶材,在聚酰亚胺(PI)和聚丙烯(PP)基底上沉积氟碳膜,对不同工艺条件(放电功率、真空度、处理时间)进行了探讨。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氟碳膜的生长情况和表面形貌,初步探讨了成膜机理以及表面形貌与工艺条件的关系。从SEM的照片上可以看出:随着功率和压力的提高,氟碳膜颗粒更加密集,粒径变小且分布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