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尽管新闻报道力求客观,但是Hodge和Kress认为新闻报道者会运用语言策略来体现自身的态度和立场,新闻报道者所属的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其在报道新闻的语言选择,并试图通过隐含的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操纵读者。因此,读者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阅读,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从而能够了解新闻报道背后的深层理解。
本文以中国的英文报纸China Daily和美国的New York Times为语料来源,选取有关朝鲜半岛冲突的报道,以费尔克拉的三向度模型为理论框架,即语篇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韩礼得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分为描写—阐释—解释三个阶段,揭示报道者对语言的选择和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词汇分类方面,纽约时报对朝鲜的报道多使用贬义词汇,对美国与韩国的行为多用褒义词汇加以描述,对韩国的描述中也体现出负面词汇,认为韩国在处理此问题上表现不够强硬,并指责中国在韩朝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掩饰了美国在朝鲜半岛与韩国进行军事演习干涉别国内政的目的,而是打着正义使者的旗号。相反,中国日报对“天安”号事件和韩朝炮击事件的态度是认为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事件起因是朝鲜一方,而联合军演极可能使半岛局势恶化,可能会激起朝鲜采取行动,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及物性方面,物质过程被大量的使用,用以描述事件的内容,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然而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中,纽约时报把绝大多数的物质过程都用以描述天安号事件并强调朝鲜要对事件负责任。中国日报对美韩军演的报道多集中在对演习规模的介绍,意在说明如此的做法极有可能激起朝鲜的不满,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在转换方面,名词化和被动语态的使用削弱了施动者与过程间的关系和句中的因果关系,实现了非人格化的效果。此外,两篇报道都使用了大量的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其目的在于提高报道的客观性,然而从引用消息的来源和内容来看,都隐藏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就同一政治事件,中美的报道有所不同,新闻报道并非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绝对客观地报道事件,而是隐藏了意识形态并受到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面对媒介信息时需要进行批判性阅读,找出报道中隐含的态度和意识形态。从而对新闻事件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反控制意识。此外,批评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结合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新闻语篇的阅读过程中的批评语言意识,熟悉新闻报道中常用的语言策略,实现批判性阅读,从而提高其新闻英语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