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最重要的豆科植物,也是动物饲料和人类蛋白质、油脂的重要来源。近20年大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借助于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把大豆内源性转座子Tgm9导入大豆Williams 82基因组内。利用Tgm9自主转座活性来构建一个大豆插入突变体种质资源库,为探究大豆基因组中未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Tgm9是一个长度为20,548-bp具有自主转座活性的大豆内源性转座子,隶属于CACTA家族。它是从大豆不稳定株系T322 W4位点编码dihyroflavonol-4-reductase 2(DFR2)基因的第二个内含子上分离得到。W4基因控制大豆花和下胚轴内色素的合成,由于Tgm9的插入使花瓣内色素的积累量发生改变导致植株开杂斑花。当Tgm9从DFR2内跳出后,花瓣恢复为野生型的紫色。类似CACTA家族其它自主性转座子,Tgm9也包含5’与3’末端反向重复序列(TIR)和两个ORFs。ORF1编码转座酶Gm TNP2(1063aa),ORF2编码Gm TNP1(755aa)。末端序列和两个ORFs分别与其它植物内CACTA转座子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分析,结果显示,Tgm9与Tgmt*,Tgm-Express1的同源性最高,因此它们可能是由同一个转座子演化而来。此外En/Spm、Tam等CACTA类转座酶与Tgm9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揭示它们可能有共同的起源。En/Spm作为转座子标签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植物突变体库,Tgm9与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也可以作为转座子标签构建大豆突变体库。本实验中借助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技术,将改造过后的转座子Tgm9导入大豆Williams 82的基因组内,获得转基因植株。由于乙酰丁香酮(AS)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浓度梯度,探究AS促进转化的最适浓度。通过不同浓度下大豆外植体的再生率和出苗率比较发现,当AS浓度为300mmol/L时,外植体的再生率和出苗率最大,分别为(21.55±12.89)%和5.81%。利用叶片涂抹草铵膦和PCR的方法鉴定T0代植株,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包含:报告基因2个株系、转座子10个株系、转座酶9个株系。对T1代2个转座子株系和1转座酶株系进行2代筛选后,最终在T3代获得转座子纯合转基因植株共4株,转座酶纯合转基因植株3株。通过转座酶系和转座子系转基因植株杂交得到F1,PCR鉴定后F1仍为母本植株,表明未得到杂合体植株。总的来说,Tgm9与Tgmt*,Tgm-Express1可能起源于同一个转座子,同时CACTA类转座酶可能有共同的起源。并且在实验中我们获得含有转座子系和转座酶系的转基因植株,为后续杂交和大豆种质资源库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