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点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CRLF2表达上调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B-ALL)细胞系Nalm6增殖、细胞周期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构建空载体和4种不同CRLF2基因表达异常的荧光质粒,即CRLF2过表达、CRLF2-IK6、P2RY8-CRLF2、CRLF2突变型(F232C)和Vector,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带有GFP荧光标记的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的慢病毒和对照病毒,同时建立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慢病毒稳定感染Nalm6细胞系和对照病毒稳定感染Nalm6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方法(q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转染后CRLF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Nalm6细胞系中上调;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LF2不同类型基因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上调对细胞增殖、周期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RLF2不同类型基因表达异常对增殖、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高通量药敏检测CRLF2不同基因异常对19种化疗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比较CRLF2不同基因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慢病毒感染B-ALL细胞系及对照病毒感染的B-ALL细胞系,4种CRLF2基因表达异常均可引起CRLF2表达上调,同时促进Nalm6细胞增殖。RNA-seq检测到在CRLF2突变型(F232C)中JAK/STAT通路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到F232C中p-STAT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RNA-seq检测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转录失调通路在CRLF2-IK6、P2RY8-CRLF2、F232C过表达Nalm6细胞系中都表达上调,造血细胞系、破骨细胞分化等通路在大多数过表达Nalm6细胞系中表达下调。在5种细胞系中,表达F232C的细胞系对地塞米松的半抑制浓度(IC50或GI50)与对照组及表达CRLF2、CRLF2-IK6、P2RY8-CRLF2的细胞系相比明显增高,对地塞米松耐药。结论: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均可促进B-ALL细胞增殖,并激活JAK/STAT等信号通路。同时导致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减低,特别是CRLF2突变型(F232C)对地塞米松明显耐药,对研究地塞米松在B-ALL中耐药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具有高危性的血管疾病,通常临床上定义为腹主动脉不可逆的局部扩张,其最大直径大于3cm或则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50%。AAA主要累及的腹主动脉在肾动脉分支以下部分,大部分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AAA患者常由体检筛查或者由于其他疾病做腹部超声及腹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想早期发现和诊断AAA非常困难。当AAA不幸发生破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率仍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课题。既往研究发现,患者的疾病感知和患病后的心理感受会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并最终影响疾病康复。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可以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感知的评估工具,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
目的:脓毒症心肌抑制(Sepsis-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SICD)是脓毒症导致的部分可逆的心肌收缩力、容量负荷反应性和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加。对于脓毒症心肌抑制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生成在脓毒症心肌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清除损伤线粒
目的:近些年来影像学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磁共振扫描已被纳入到新版炎性肌病的诊断标准中。18F-FDG PET/CT检查也初步表现出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应用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尚缺少大样本系统性研究,尤其是PET与MR在肌肉水平的对比研究。本研究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PET/MR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18F-FDG
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约有3.34亿哮喘患者[1]。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已经从十年前的1.97%上升到3.02%,儿童哮喘患病率增幅达到了54.1%[2]。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大约有1/3的哮喘儿童没有
目的:近年来,随着早期筛查策略的广泛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下降。但宫颈癌仍然是导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020年全球有超过6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超过34万的死亡病例。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八位,且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有“年轻化”的趋势。当宫颈癌发生转移或复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棘手。脊髓电刺激治疗技术常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终治疗手段。已有研究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敏机制在早期即已启动,这可能是神经损伤所引发的级联反应。而一旦中枢敏化发生,临床治疗效果皆随之下降。因而早期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范治疗,干预其痛敏发生机制,是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的有力措施。以往脊髓电刺激无法早期应用,是因其舒适度欠佳。而高频脊髓电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往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肾损伤不仅会使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同时也会使发生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每年约有1330万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其中约85%来自发展中国家,并与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1,2]有关。急性肾损伤主要的病理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细胞内
目的:δ-catenin由CTNND2基因编码,是一种E钙粘蛋白(E-cadherin)相关蛋白,属连环蛋白δ亚家族的一员。δ-catenin最初被鉴定为富集在脑组织中,但与该家族另一成员p120ctn一样,δ-catenin包含10个armadillo重复单元并且可与保守的E-cadherin的近膜结构域(JMD,juxtamembrane domain)结合以维持E-cadherin稳定性。已
目的: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是由于心包弹性丧失所导致的心室舒张期充盈异常。无弹性的心包限制了心室的容积,心房及静脉压显著增高,每搏量和心输出量减少,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甚至猝死和心律失常等。早期病变主要是渗出、纤维化累及脏层心包,慢性期出现严重的纤维化、钙化和粘连。CP在出现舒张功能的同时也伴随着收缩功能的异常,其病理基础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