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脑神经胶质瘤(human glioma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其发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高复发、高死亡和低治愈。根据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一般可以大致分为低分级胶质瘤(low-grade glioma, LGG)和高分级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 HGG)。治疗中一般采用以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由于胶质瘤通常呈侵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粘连以致分界不清,术中难以完全切除,因而在手术后常常要辅助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即便如此,神经胶质瘤恶性的生物学特征决定了术后复发常常难以避免。因此,对胶质瘤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提高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研究目的: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和多个调控基因异常过度表达或者受到抑制有关。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类重要的信号通路转导分子,在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中发挥中间桥梁作用。Survivin又称存活蛋白,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之一,Survivin通常只表达于恶性肿瘤或者某些胚胎组织,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甚少,因而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而且其表达情况多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71例胶质瘤中mTOR及survivin的表达,并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材料和方法:本实验的收集了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71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术中切除的神经胶质瘤组织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测的结果,把神经胶质瘤标本病理级别分为Ⅰ级16例,Ⅱ级19例,Ⅲ级17例,Ⅳ级19例。其中把Ⅰ、Ⅱ级神经胶质瘤标本合并为低分级组,把Ⅲ、Ⅳ级神经胶质瘤标本合并为高分级组,另外再取10例脑外伤行减压术的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TOR和survivin的表达强度,最后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来分析研究mTOR和survivin在各个病理级别神经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再以Spearman秩相关来分析mTOR与suivivin的相关性,探讨它们之间的生物性联系。研究结果:mTOR和survivin均定位于细胞核或者细胞浆,在肿瘤中呈现弥漫状分布,以在细胞内出现淡黄、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mTOR在神经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低级别Ⅰ-Ⅱ级为37.14%(13/35),高级别Ⅲ-Ⅳ级为69.44%(25/36);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低级别Ⅰ-Ⅱ级40.00%(14/35),高级别Ⅲ-Ⅳ级66.67%(24/36);而mTOR和survivin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根据χ2检验统计结果示,mTOR和survivin在高级别脑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Spearman相关性检验,mTOR和survivin的表达强度均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mTOR=0.470, P<0.01; rsurvivin=0.399, P<0.05); mTOR与survivin在人脑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呈现相关性(rs=0.264,P=0.026<0.05)。研究结论:mTOR信号通路和人脑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随着神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表达增加;Survivin的表达在在神经胶质瘤中亦随着神经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升高而表达增加,并且mTOR和survivin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在神经胶质瘤的产生中有重要意义。因而可以推测mTOR和survivin可能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单一或者联合靶向治疗,以期促进治疗方案及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