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二氧化碳-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r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混相驱是提高低渗透率油藏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小混相压力(MMP)是实现CO2混相驱的关键参数。我国大多数油田普遍存在最小混相压力高于地层压力的问题,CO2与原油达成混相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地层破裂,无法实现CO2混相驱。若能有效地降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使这类油藏进行CO2混相驱,这将大幅提高CO2原油采收率。为了探索及解决CO2与原油间混相压力较高的问题,本文以Y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细管实验法和岩心驱替法对该区块的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对比实验,并研究影响目标区块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最主要的因素。在现有CO2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向CO2/原油体系中分别添加醇类、烷烃类、表面活性剂三种类型调节剂开展系列实验。测试添加不同调节剂后CO2/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分析其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细管模型相比,岩心驱替法所用模拟岩心更符合实际储层多孔介质结构,本文在束缚水条件下测得最小混相压力为22.34MPa。对比发现,在不同种类的调节剂中,乙二醇丁醚降低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效果显著,且最优注入段塞尺寸为0.5wt%,测得添加前后CO2/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分别为22.34MPa、17.52MPa,降幅为21.56%。在高于最小混相压力的实验条件下,气驱、水转气驱、水气交替注入三种CO2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74.24%、75.53%、78.11%,水/CO2交替注入的方式采收效果较好;采用水/CO2交替注入的方式,添加0.5wt%、0.7wt%的乙二醇丁醚段塞后最终采收率有显著提升,对应的总采收率分别提高了14.03%、15.56%,换油率分别提高了7.05%、7.77%。因此,在高于最小混相压力的实验条件下,考虑化学剂用量及采收率增幅,添加0.5wt%乙二醇丁醚为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最佳添加量,原油采收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他文献
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发难度较大:注水开发时注水井吸水能力低,稳产困难,注气开发时粘性指进、气窜现象严重。矿场开发实践表明,水气交替驱油工艺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对其机理认识不足。本文开展了低渗砂岩不同驱替方式(活性水、CO2、活性水—CO2)的驱油实验,对交替宏观驱油机理开展研究,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岩心薄片荧光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不同驱油方式下驱油前后油水分布及原油赋存状态,明确低渗砂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储量的增加,如何能够安全经济的对其进行储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原油储存过程中,特别是在北方的寒冷地区,储罐内的原油温度和外界环境温度存在较大温差,罐内原油不断向外散热,这会导致罐内原油流动性变差,无法满足正常的调度要求。为了保证储罐中的原油能保持一个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日常周转需求,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采用管式加热和安装搅拌器的方式来对原油进行加热和均匀化处理,以达到维持罐内油
目前国内低渗透油藏多采用注水开发,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经周期注水后,产油效果有所改善,但周期注水后期见水快,控水难,单井产量低,采油井周围地层能量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因此在茂15-1试验区块提出了一套异步注采开发技术,本文针对茂15-1区块的实际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异步注采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优化了注采参数。在开展茂15-1区块异步注采研究时,首
与常规油气藏相比,页岩储层发育较广泛的纳米级孔隙,页岩油赋存状态和流动规律复杂。目前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对页岩壁面的研究多采用单矿物且页岩油模型多为单组分烃类。因此,本文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对多组分页岩油在更接近储层情况的组合壁面模型、变截面孔隙模型中的吸附和流动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页岩油在纳米孔隙中的赋存形式和流动规律。构建了有机质石墨烯、无机质石英和组合壁面孔隙狭缝,采用正戊烷、正
学位
随着石油勘探不断向超深层、深水层等复杂岩层开发时,钻井过程中的安全密度窗口会变窄,同时溢流、漏失等井下故障不易及时发现,处理方式存在滞后性,使得控制难度加大。井筒压力实时控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难题,通过实时调节井口回压进而控制井筒压力,而模型预测具有较好的动态控制效果、鲁棒性强等优点,同时能有效地克服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并联性,能够很好的约束井口回压和井筒压力之间的控制关系,因此提出一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聚驱开发,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强,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造成注入流体低效无效循环。针对该问题,选用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预交联凝胶颗粒(PPG),与三元复合体系复配,构筑了适合非均质性严重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充分发挥整体的协同作用,在实现大孔道封堵的同时,扩大中、低渗层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实现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首先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储层物性参数,
除了注意国内生产总值以外,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人民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在基本收入问题得到能决后,什么才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的因素引发了讨论。社会比较理论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回答。幸福是经过比较社会环境和过去经验的一种结果。通过检验这一个可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我们发现互联网的扩展引发了参数的变化,强调了社会比较理论的影响。这种变化在中国尤其准确。经过分析2011至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学位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石油的采出难度也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期,甚至特高含水期,油藏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导致很多传统开采技术都不足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目前,调剖技术可有效封堵深度高渗层、动用低渗层、增加波及面积及水流波及效率,陆续被油田采用。其中,可移动凝胶调驱是在国内老油田渗透率高、含水率高、油藏地质均匀性差,传统调剖剂调驱作用趋显乏力背景下的一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