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吸收分子材料光限幅特性的动力学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重点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超短激光脉冲与不对称极性介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旨在开辟探测周期量级超短激光脉冲载波初始相位(Carrier Envelope Phase(CEP))的新途径。二是研究激光在有机分子材料中的动态传播过程和分子材料的光限幅效应。  1、不同初始相位的超短脉冲在极性介质中的传播  以偶极分子DBASVP作为研究对象,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能范围内,该分子只有一个电荷转移态,因此在数值计算时将其简化成二能级结构:基态S0和电荷转移态S1。我们采用预估校正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Maxwell-Bloch)方程,数值模拟了超短脉冲激光在DBASVP中的动态传播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光子共振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极短的单极半周期脉冲,且单极半周期脉冲的方向和个数与入射脉冲的初始相位和介质的极性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产生的孤子脉冲的性质来获取脉冲的初始相位信息。而且,介质表面处能级粒子数占有率之差依赖于载波初始相位,即脉冲的初始相位信息可以通过介质表面处粒子数占有率之差来记录,这样提供了另一种获取入射脉冲初始相位信息的方法。  2、双光子吸收分子材料的光限幅效应  卟啉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分子都有大的π电子共轭体系,这种平面大环共轭体系使它们具有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onlinear optical(NLO))性能。若将这两种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强强联合,产生的复合分子材料将具有更好的NLO性质。虽然实验上关于复合分子材料的NLO性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理论上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少。本文我们以卟啉分子和金属卟啉、自由卟啉修饰的GO复合分子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预估校正的FDTD法联立求解速率方程和光场强度方程,从理论上研究了皮秒量级脉冲在卟啉分子和复合分子材料中的动态传播过程、双光子吸收(two-photon absorption(TPA))以及产生的光限幅效应。结果显示,当入射光强比较低的时候,主要是发生基态的线性吸收,随着脉冲强度的增强,发生TPA的概率增大,能量透射率下降。复合分子材料的TPA能力明显强于单独的卟啉分子。由于重金属效应,无论是复合分子材料还是单独的卟啉分子,具有最重的金属中心元素(Zn)的材料吸收能力最强。理论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我们以梯形低对聚苯为π共轭中心的分子1FL、2FL、3FL、4FL作为研究对象,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FL、2FL、3FL、4FL可被简化成三能级结构模型。我们采用预估校正的FDTD联立求解速率方程和光场强度方程,数值计算了纳秒量级脉冲在1FL、2FL、3FL、4FL分子介质的动态传播过程,TPA以及产生的光限幅效应。计算结果表明介质分子的中心共轭长度越长,其TPA截面越大。随着传播距离即介质厚度的增加,激光与分子的不断作用,越来越多的能量被转移到介质中,导致较厚的分子介质显示出更好的限幅特性。对于长脉冲激光,两步TPA占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吸收机制。理论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旋转的螺旋波是一种常见的自组织波,广泛存在于远离平衡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耗散系统中。在理想的条件下,螺旋波的旋转中心可以在任意位置,取决于初始条件。然而,真实的体系一般都
光学信息处理是近四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它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分数傅立叶变换光学则逐步成为光学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器件尺寸的纳米化已成为了材料科学家的研究重点。由于介观体系中的尺寸和量子效应,纳米器件中的新材料展现出新颖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这些奇异的性质吸引了越来越多实验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使得相应的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运用Landauer—Buttiker输运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的热电性质,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首先,我们运用格林函数方法,
元素替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的机理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不同价态的离子进行替代更有意义,这样可以改变体系中的载流子浓度进而对载流子库层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著名学者威尔金斯(1972)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Without gram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