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条件下单核样髓源抑制细胞的形成及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通常伴随炎症的发生。肿瘤相关炎症被认为是机体免疫监视过程的屏障,并且能够在多个方面促进肿瘤进展,包括肿瘤细胞转移、新血管生成、突变细胞的增殖等。髓源抑制细胞(MDSC)是一种在病理条件下由造血干细胞异常分化产生的,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异质性细胞群。MDSC不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多个过程中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在血行转移过程中的血管壁捕获等。单核样髓源抑制细胞(mo-MDSC)是MDSC的一个亚群,与MDSC的另一亚群粒样髓源抑制细胞(G-MDSC)相比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肿瘤条件下能够诱导mo-MDSC扩增的细胞因子,以及mo-MDSC如何促进肿瘤进展的具体机制。MDSC的扩增与活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包括能刺激骨髓发生并抑制成熟髓样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分泌因子,以及直接参与MDSC活化的由活化的T细胞和肿瘤相关基质细胞产生的因子。我们的研究首先发现,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能诱导骨髓细胞分化mo-MDSC;通过分析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成分进一步确定,趋化因子CXCL1和CXCL2能促进骨髓细胞向mo-MDSC的分化,并且此过程与mo-MDSC的趋化、增殖以及凋亡作用无关。除肿瘤细胞之外,渗入肿瘤组织中的CD11b+髓样细胞也能产生CXCL1和CXCL2。我们进一步探究了mo-MDSC在肿瘤预转移微环境构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mo-MDSC在G-MDSC之前被募集到肿瘤预转移微环境中,促进肿瘤转移和肿瘤细胞在血管壁上的捕获。相关的机制研究发现,募集到预转移微环境中的mo-MDSC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1β能够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捕获和转移。相反,当用抗Gr-1抗体清除体内mo-MDSC,E-selectin的表达相应会下降。通过利用细胞因子微阵列检测预转移微环境中的成分发现,趋化因子CCL12是关键的募集mo-MDSC到达预转移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当干涉掉CCL12之后,mo-MDSC的募集减少,E-selectin的表达也相应降低。我们的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CXCL1和CXCL2对于骨髓分化mo-MDSC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mo-MDSC促进肿瘤转移的一种新机制。该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肿瘤与炎症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为控制肿瘤转移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以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本研究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教研组在校本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学校的主力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从而打造出高效课堂。教研组活动应尽可能多地针对学生知识掌握,进行方法与技巧点拨,能力训练与提升,思想引领与激励
蝗虫是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idea昆虫的统称,是一类重要的农牧业害虫。因其分布广泛、食量大、食性广、繁殖能力强、迁移速度快,成群的蝗虫可对农牧业产生巨大危害。蝗虫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此过程当中,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种群结构以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蝗虫对纤维素的消化及肠道微
里德堡原子既具有相对较长的寿命,又具有长程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因此成为了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一。无论是里德堡阻塞效应,还是里德堡反阻塞效应,都已经在量子信息处理中被广泛研究。在此基础上,非传统里德堡泵浦机制可以提供不同于里德堡阻塞和反阻塞的效应,即处于相同基态的原子保持稳定,处于不同基态的原子共振激发。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非传统里德堡泵浦机制,结合开放系统的有效动算
反褶积、Q补偿、谱白化、小波变换等方法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同时往往会放大噪声,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由于地震随机噪声服从高斯分布且其本身并无方向性,因而在Shearlet域可将有效信号与随机噪声分开。通过Shearlet变换将地震信号转换到Shearlet域,对Shearlet域系数进行合理的补偿后,再做Shearlet反变换,可实现对地震资料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结合Shearlet变换的这两个特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喜欢他,或者说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喜欢老师了,才有可能向老师倾吐心事,才会把专注的精神放在老师的课上,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反,师生之间彼此谁也看不惯谁,相互只能生出厌恶,老师会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的所有过失,学生则会视老师为"敌人",给老师贴上"恶人"的标签。如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她)的喜欢,愿意亲近老师呢,我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和心理评估的测试逐渐由传统的纸笔考试(paper-and-pencil tests)转变为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测验(computer-based assessments)。随着计算机化测验的广泛应用,记录并呈现学生在题目上的反应过程的信息变得十分容易。学生在题目上表现的作答信息即反应过程数据,被记录到计算机后台的日志文件中。反应过程数据包括反应时间数据,行为过程数据,以
大规模多重检验的问题产生于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例如,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中,通常需要进行数以万计的检验以寻找与复杂疾病或性状相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一些其它的例子包括:神经影像数据分析[72]、微阵列数据分析[51,52]、空间数据分析[82]等等。到目前为止,一些多重检验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科学领域。然而,在大规模多重检验中仍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日益产生
翅二型是昆虫种内形态分化的常见现象,广泛存在于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以及直翅目等昆虫类群中,主要包括“天生型翅二型”和“落翅型翅二型”两类。翅型分化是昆虫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存应对策略,这种形态发育可塑性一直是众多昆虫学者关注的焦点,探究昆虫翅型分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为理解昆虫适应性进化提供科学解释。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飞虱、蚜虫等“天生型翅二型”的少数昆虫种类中,对于直翅目和“落翅型翅二型”昆虫的
蛋白质是一种有机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承载生命活动的基本有机物。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氨基酸相互连接形成肽链,肽链经过螺旋、卷曲、折叠,形成前体蛋白。然而前体蛋白不具有活性,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翻译后加工及修饰,才能获取生物学功能,这种化学修饰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在蛋白质中加入各种官能团,化学键或者其他肽链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功能和生物进程中起着重
近年来,大数据话题备受人们关注。大数据不局限于数据量之大,而在于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数据价值。如何挖掘大数据中存在的规律,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为在给定的数据样本上准确地进行推理和预测,需要找到数据合适的特征表示,从而有效地对数据的底层结构进行建模。模型应能反映简洁的全局结构,捕捉数据的表现,并对噪声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寻求数据特征表示的前提是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数据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