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探讨的问题是有限公司中强制盈余分配的判断标准。在《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出台之前,通说支持在特定情况下应当进行强制盈余分配,但基础为何并无定论。在《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出台后,学界多认可强制盈余分配的基础系该解释第15条,却鲜见对其他可能之基础进行讨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行法上其他可能作为强制盈余分配的路径进行探讨。得出无论是《合同法》第45条、股东间协议亦或是公司章程,都不得作为强制盈余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的问题是有限公司中强制盈余分配的判断标准。在《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出台之前,通说支持在特定情况下应当进行强制盈余分配,但基础为何并无定论。在《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出台后,学界多认可强制盈余分配的基础系该解释第15条,却鲜见对其他可能之基础进行讨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行法上其他可能作为强制盈余分配的路径进行探讨。得出无论是《合同法》第45条、股东间协议亦或是公司章程,都不得作为强制盈余分配的基础,我国现行法上能作为强制盈余分配基础的只有《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15条。《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15条的适用难点在于如何认定“滥用股东权利”。第15条的“滥用股东权利”不是传统民法上的“权利滥用”,应当另寻其他规则填充其内涵。比较法视野上,第15条处理的问题恰好属于美国股东压迫制度处理的范围。第15条面临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美国一致,适用的范围、行为的主客体也高度相似,因此股东压迫制度有可借鉴性。美国法上关于股东压迫制度主要探讨的问题有二:如何认定压迫行为和提供何种救济。第15条既已规定救济方法,其缺陷在于判断标准模糊,故此需借鉴的是如何认定压迫行为。关于压迫行为的认定本文归纳出三种标准,一为违背股东间信义义务(多数者视角),二为违背股东合理期待(少数者视角),三为拒绝为闭锁性公司创设特别规则。选择判断标准应当是最能符合理性投资者在特定情境下能够达成的磋商,以保证其投资。修正的合理期待标准最能符合这一标准,故此“滥用股东权利”应当采此标准。在具体适用时应当区分,控制股东是否从公司获得间接分配。当控制股东获得间接分配时,则应当进行盈余分配。当控制股东未从公司获得间接分配时,少数股东也可能受到损害,此时司法也应当介入,此情形下需要考量不进行盈余分配是否具有合理商业目的,而合理商业目的应当符合资本成本理论。在确定盈余分配数额时,应当受到《公司法》166条的限制,以该规定为盈余分配的上限,同时还应当区分控制股东是否从公司获取间接分红。如果控制股东从公司获取间接分红,分配的数额应当等于控制股东从公司获得的间接分红除以控制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果控制股东为未从公司获取间接分红,法官应当在盈余分配数额的上限与下限之间参考一些规则或借助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判断。盈余分配数额的下限应当参考前一年LPR平均利率。
其他文献
在丁玲晚年正式回归文坛之后,一大批沉寂多年的丁玲作品相继再版,文艺批评家于是开始重新评估丁玲作品的文学价值,丁玲同样选择公开回应这些言论,向读者表明自己的立场。本文认为,丁玲晚年在这一过程中,常常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丁玲的个人经验以及急于洗刷冤屈的需求引导丁玲塑造与“体制”高度一致的作家形象。因此,丁玲晚年不断通过再版、删改和重述来建构个人的历史,积极捍卫三十年代身为左翼作家的丁玲、四十年
联络口译活动在口译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随着全球化发展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联络口译在促进各方沟通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口译界对于联络口译活动规律的探索也日趋热烈,各种与联络口译活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国内外译界得到了相当的重视。本研究以翻译文化流派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译员主体性的研究成果,旨在研究在文化语境下联络口译员主体性及其表现形式,探讨联络口译员在文化语
休闲农业是解决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它可以振兴产业,平衡城乡一体化。如今休闲农业定位和方向都是大而化之,没有针对性,同质化严重,缺乏乐趣。而城市儿童缺乏农业自然认知和操作实践能力,这也限制了他们的潜力。本文以儿童活动、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从儿童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景观感知理论基础理论出发,采用理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以儿童活动作为切入点,根据有初步活动能力的儿童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传统“士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责任意识,对于今天的中学生依然意义重大。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教学为载体,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士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要义,深度剖析传统“士文化”的文化内涵和行为外延,并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结合课堂现状提出系列教学构想,用以滋生当代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围绕主题从三个
车牌识别技术对于各地的交通管理系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在光线不足甚至是黑暗环境下,大多数现有的普通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图像存在质量较低,清晰度不够、照度不足或不均匀以及有效信息非常有限等问题。另一方面,夜间的道路行车监控和低照度环境下的车牌识别问题在当今社会下愈发重要。为了解决上述在低照度环境下车牌识别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在经过参考大量文献,进行多次实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优秀的信息通讯载体,通过图、文、音、视频等信息推送的方式,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增进师生的互动,拓展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智能机及微信的普及使得学生的移动学习成为可能。而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和学科内容广博特点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及能力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现有生物公众平台质量层次不齐,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了构建高中生物微信公众平
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在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媒体对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也包括媒体对法治建设的制约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权力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以及所对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结合社会事件分析,探讨媒体在公众参与法治互动中的建设性意义,在理性与现实的差距中寻找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促进社会不断向民主与法治方向进步。全文
《山海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奇书,不仅有文字传世,而且有图像,其开创了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先河,《山海经》的图像为我们展示了上古原始时期,中华先民眼中的世界万物与思维模式,使我们了解到上古神灵、奇禽异兽、瑰丽国度等艺术图像。本论文的理论依据参考了艺术史,动画艺术发展史,电影学,符号学等相关理论研究,立足于对《山海经》符号在实验动画创作中的转换与应用,结合个人的创作实践,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艺术
长春东部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河流水系纵横,是长春周边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水源地。在两百多年的开垦历史中,积淀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和乡间民俗,也存留下众多珍贵的传统民居建筑遗产,在这其中以砖筑传统民居特色最为突出。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传统民居在吸取中原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精髓的同时,又依据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及当地生活习俗对其进行了改良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营造技艺与做法。随着城市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中,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发掘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既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又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