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十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多模态文本的研究。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颜色、文字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戏曲翻译与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秦腔作为中国戏剧的一大分支,其剧本是集表演性、文学性、音乐性于一身的多模态语篇,从多模态的视角研究秦腔翻译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在整合多模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张德禄教授对多模态话语分析所建立的综合理论框架及相关原则,从Kress&Van Leeuwen建构的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语言模态的多模态视角,对《杨门女将》秦腔剧本的翻译实践进行实例分析和研究,探讨其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具体包括:文化层面下中国文化意象与陕西地域文化的翻译;语境层面下情景语境中修辞格与方言的翻译;内容层面下,基于人际意义的秦腔对白词的翻译与基于模态间关系的秦腔独白词的翻译;表达层面下,基于听觉模态的秦腔唱词的翻译与基于听觉模态与视觉模态的秦腔唱词的翻译。本文研究表明,在动态多模态语篇秦腔的翻译过程中,多模态理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基于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的秦腔翻译及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分地把控秦腔剧本的整体意义,提高秦腔剧本的翻译质量,而且有助于拓展多模态理论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丰富秦腔翻译研究,推动秦腔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