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英语专业教育开始走上正轨。目前已出台三份国家大纲,促进了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很多学者对英语教育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包括综述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也有学者研究语言政策及其对地方高校的影响。自1989年以来,一共有四份英语专业国家教学大纲,包括最新的国家标准。然而大多数研究都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的改进意见也很笼统,对地方高校政策的研究及其在课堂中实施的研究十分有限。 基于Kaplan与Baldauf的语言教育规划理论,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例,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包括1989年以来制定的国家政策与学校政策,以及外国语学院5位教师的访谈记录。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内容和测试评估三方面来分析。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989年以来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国家教学大纲有什么变化?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计划与国家大纲相比有什么特点?地方高校在制定英语专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研究发现:国家大纲中各类课程的设置相比前一阶段更加平衡,教学方法与内容更加多样化,评价系统也更为广泛。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结构更加多样化,专业知识课程比例增加,同时强调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以及学生的研究能力;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对教材的选用有更多的指导。在测试评估方面,测试覆盖面有所增加,评估手段更加多样化。自1989年以来,统一的标准考试包括专业四级与专业八级。同时鼓励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来评估学生的能力,如期末考试、课程论文、口头表达、论文答辩。最近提出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校教学计划在国家大纲指导下制定,而不同学校有不同特色。课程设置的变革不仅考虑国家大纲,也考虑学生特色以及真实的教学条件。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家大纲对高校的指导作用是很大,然而学校教学计划的变革相比国家大纲有一定滞后性。另一方面,专业选修课比例增加,并新增师范类特色课程,如教师教育方向课程、卓越教师方向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学校教学计划并没有单独的一块内容介绍它,部分体现在“基本原则”、“基本规格”里。在测试与评估方面,英语专业四级与英语专业八级是测试学生语言水平的标准考试;个别课程评价有自身的方法,这些做法与国家大纲相契合。 最后,针对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总的来说,政策制定者应考虑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以及本校学生的特色。本文在研究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政策实施现状时,就相关问题对采访者进行了采访,总结建议如下: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在要研究透国家大纲,并解释给参与课程设置的任课老师听,同时可前往平行的师范院校听课,交流经验;在教学方法与内容方面,学校教学计划应提供相应的指导或标准;在在测试与评估方面,应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同时,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指导下,本文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课程结构方面,可将“学科平台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合并,在“专业方向课程”下可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与特色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增加文学文化类课程以突显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同时应增加师范类特色课程,如教师培训,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计划,更显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电子数据库以及各类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