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皮甾酮对兔实验性皮肤伤口的促愈合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伤口愈合是创伤后引起的病理过程的总称,是以组织再生为主,许多因素共同参与机体自身修复的复杂过程。正常的创面愈合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和细胞外基质重建期。皮肤创伤常常包括表皮、真皮甚至皮肤附属器的损伤,即存在细胞功能障碍或组织缺损。其愈合过程包括伤口早期止血,创面保护,炎症控制及多种组织细胞的增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创缘的爬行收缩等。而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的增殖是形成肉芽组织的关键,也是伤口愈合的关键。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如年龄、营养状况、创面大小和一些全身性疾病等。某些因素可致伤口经久不愈,属于临床治疗上的棘手问题。慢性难愈性伤口因其伤口内坏死组织、微生物感染、机体代谢等因素导致了细胞增殖的抑制,使其停留在炎症反应期,而不进入下一个阶段细胞增殖期。虽然新技术和新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等难愈伤口的治疗效果却仍然欠佳。有研究指出,到2030年,全球由于慢性皮肤溃疡而需要截肢的患者将比现在增加30%以上。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开发符合临床要求和国际标准的促愈高效药物。蜕皮甾酮(ecdysterone, EDS)在动物体内又称β-蜕皮激素。它是一种昆虫变态激素,能刺激昆虫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表皮,导致昆虫变态,调节昆虫新陈代谢。但它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动物界更为广泛,且含量较高,资源丰富。目前所应用的蜕皮激素主要由植物中提取。蜕皮甾酮在脊椎动物中也是必需的物质。研究发现,它对高等动物也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而且副作用小。目前所知其作用主要有:1)、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2)、调节糖代谢;3)、调节脂代谢;4)、调节基因表达;5)、改善免疫功能;6)、抗氧化作用;7)、促进缺血区血管的生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8)、促进多种细胞增殖的作用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蜕皮甾酮能有效促进创伤愈合,并已制作出有明显促愈作用的蜕皮甾酮乳膏(发明专利号:200710030920.6)。本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全层切除创伤模型,研究蜕皮甾酮对实验性皮肤创伤的促愈合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蜕皮甾酮乳膏在临床创伤的应用提供依据。2目的探讨蜕皮甾酮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蜕皮甾酮乳膏在临床创伤的应用提供依据。3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以戊巴比妥35mg/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背部用10%硫化钠脱毛,以碘伏消毒皮肤后用外科方法剪去直径约1.8cm的圆形全层皮肤,深达肌膜,造成全皮层缺损创伤模型。每只兔子均有3个创面,标记为A、B、C,分别设为空白对照(A组,仅予一般消毒处理)、云南白药组(B组,涂抹云南白药粉,每次约0.5g)、蜕皮甾酮乳膏组(C组,涂抹2.5%蜕皮甾酮乳膏,每次涂抹量约0.5ml)。敷药后所有伤口均用凡士林油纱敷盖,再用干纱布包扎。伤口每天予盐水冲洗、碘伏消毒后各用原法处理换药。每只兔分笼饲养。随机选取10只兔子,分别于造模后4d、8d、12d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肉眼变化情况,并记录各创面愈合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其余30只兔子分别于造模后4d、8d、12d处死,取组织标本,每次10只。常规HE染色、制片后,通过光镜观察组织切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空白切片上创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EGFR)的表达。ELISA法定量检测创面周边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含量。计量资料均以χ±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包括One-Way ANOVA和Repeated Measures,其中两两比较用LSD或Dunnett’sT3检验)。4结果三组皮肤创面在观察期间(0-12d),创面随时间增加愈合率在提高,说明所造模型有一定的自然愈合能力。造模后4d,各组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造模后8d及12d,C组和B组的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A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统计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8.60±1.776)d,(14.80±1.229)d,(13.80±0.789)d。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C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其次是B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1),说明蜕皮甾酮乳膏与云南白药均能有效缩短创伤愈合时间。创面肉眼观察显示:造模后4d,各组创面湿润,无明显脓液形成,伤口收缩不明显。C组的创面可见少许坏死组织,其下组织略水肿;B组的创面可见含坏死组织的痂皮脱落,表皮开始向创面生长;A组的皮肤创面可见含大量炎症细胞的坏死组织,其下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造模后8d,C组及B组伤口湿润、无感染,伤口表面及皮下组织收缩明显;A组仍可见渗出,个别伤口出现溃疡。造模后12d,C组及B组伤口进一步收缩,创面干燥,表面结厚痂,未愈合面积较小;A组伤口面积较造模后8d有明显收缩,创面边缘结痂,但仍有很大面积未愈合。创面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显示:造模后4d,各组创面均以渗出和充血为主,肉芽组织增生较少,各组创面组织病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造模后8d,C组及B组创面无充血渗出,肉芽组织形成,少许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束较多,上皮细胞少许增生;A组仍可见炎性渗出伴溃疡形成,胶原形成较少,上皮增生不明显。C组与B组创面组织病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A组(P<0.01)。造模后12d,C组及B组创面有较多肉芽组织形成,真皮与表皮连接处少许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胶原形成,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明显。A组胶原含量、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程度均低于C组和B组。C组与B组创面组织病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A组(P<0.01)。创面组织切片免疫组化EGFR的表达情况:正常皮肤内EGFR表达为弱阳性。创伤组织EGFR的表达主要分布于创面边缘及移行区的表皮基底细胞、棘细胞、毛囊上皮、真皮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汗腺上皮的胞膜及胞浆中,坏死组织无表达。造模后4d、8d及12d,C组和B组的创面组织EGFR阳性细胞面积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A组(P<0.01)。各组均为造模后8d的创面组织EGFR阳性细胞面积比最高,即在造模后8d, EGFR的表达高于造模后4d和12d(P<0.01)。造模后12d的创面组织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造模后4d(P<0.05)。创面周边组织bFGF的表达情况:造模后4d、8d及12d,C组的bFGF的表达最高,其次是B组,A组表达水平最低,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均为造模后8d的创面周边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高于造模后4d和12d(P<0.01)。造模后12d的创面周边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低于造模后4d(P<0.01)。5结论蜕皮甾酮乳膏能加快兔实验性皮肤伤口的愈合过程。其机制可能是蜕皮甾酮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并通过上调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快速增殖,使上皮爬行速度增快,新生的毛细血管增多,胶原形成明显,从而提高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
其他文献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务所自身管理的需要,事务所强化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程得以推动,本文的研究力求为事务所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理论基础、构建思路、完善方法,
内核是构建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运行在系统的最高特权层,提供着对硬件访问的安全防护与上层应用的资源抽象,同时维护着用户与系统间的安全隔离,是整个操作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然而,由于内核的代码数量庞大、攻击模式多样、数据结构复杂,越来越多的内核安全漏洞被挖掘。一旦攻击者通过内核漏洞突破操作系统的防护,便可以获得最高的系统权限,实施包括执行任意代码在内的多种攻击行为。对于内核的安全测试,现有的测试方法面临测
<正>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
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线路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新建线路桥梁需要跨越既有线路,而高速列车风动效应对跨线桥的动力作用还尚不明确。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高
目的 研究枸杞明目胶囊的安全性。方法 小鼠急毒性试验及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急性毒性LD50 大于 90 .0ml/ (kg·bw)。大鼠 30天喂养试验 ,未见动物出现行为、体重
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等不断增加,煤炭开采受地下水威胁、危害日趋严重。准确、快速的判别突水水源,是快速采取针对性的治水措施的基础,是
目前,韶关市与珠三角融合发展已经上升到总战略的高度,在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起到很大的促融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促融作用,需要从韶关市的农业现状出发,并结合珠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纯依靠数量、质量来赢得竞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简爱》深受读者喜爱。对主人公简爱的个性研究及女性角度的研究与评论不胜枚举。本文尝试从语用学合作原则角度,对其对话进行会话含义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已是刻不容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将问题食品从市场上撤出,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