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N2抗菌机制及其趋化活性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室首次报道核因子高迁移率组蛋白N2(High Mobility GroupChromosal protein N2,HMGN2)具有抗菌的新功能,本文旨在对HMGN2分子抗菌机制和是否具有趋化活性进行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源性和重组的HMGN2分离纯化及鉴定。 [目的]制备组织细胞和重组质粒来源的HMGN2分子。 [方法]用5%高氯酸萃取人或动物组织或细胞,萃取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收集目的分子。IPTG诱导HMGN2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HMGN2,亲合层析及高效色谱分离,收集相应洗脱峰。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分离纯化的组织源性和重组的HMGN2分子;并用琼脂糖凝胶弥散法对其抗菌活性鉴定。 [结果]SDS-PAGE显示从组织细胞和重组表达质粒中都制备得到了分子量约18KD的目标分子,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可见强阳性信号;而琼脂糖凝胶弥散法显示组织源和重组HMGN2分子都具有抗大肠埃希菌作用,二者抗大肠埃希菌效能与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相当,对革兰阳性菌无抗菌活性。 [结论]从组织细胞和重组质粒制备了高纯度并具抗大肠埃希菌活性的HMGN2分子,为后续研究其抗菌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HMGN2分子抗大肠埃希菌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HMGN2抗大肠埃希菌的机制。 [方法]采用细菌膜通透性实验,DNA凝胶阻滞实验,用平板培养法制备细菌早期和成熟生物被膜,银染及电镜观察HMGN2对被膜形成干扰,及已形成生物被膜破坏。 [结果]HMGN2与大肠埃希菌共孵育,孵育上清OD<,280>、OD<,260>增大,与阴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HMGN2分子与大肠埃希菌K12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呈浓度依赖性结合,阻滞了DNA在琼脂糖胶中电泳迁移。银染结果显示:HMGN2与细菌共培养,滤膜透光性较强,未见黑染,而当被膜形成后,用HMGN2分子处理,其早期和成熟被膜呈不同程度的黑染消褪,透光性增强。HMGN2与细菌共培养,电镜观察显示滤膜上不能形成生物被膜;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HMGN2可使覆盖于滤膜上的早期和成熟生物被膜破坏,仅见零星细菌附着。 [结论]HMGN2至少可通过两种方式即影响细菌膜通透性和干扰细菌DNA转录过程,发挥其抗大肠埃希菌的功能;生物被膜实验提示HMGN2分子可通过阻生物被膜形成及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影响大肠埃希菌的黏附定植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强对大肠埃希菌的清除能力。 第三部分:探讨HMGN2分子是否对中性粒细胞具有活化和趋化作用。 [目的]研究HMGN2分子是否可以活化中性粒细胞及是否具有趋化中性粒细胞的活性。 [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糖原诱导法分别从人外周血和豚鼠腹腔渗出液中分离中性粒细胞。用硝基四氮唑蓝还原实验检测HMGN2对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效应。采用Transwell趋化法和琼脂糖胶下实验观察HMGN2分子对中性粒细胞是否具有趋化效能。 [结果]还原实验显示HMGN2组阳性细胞为20%左右,统计学分析显示其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而LPS组活化细胞为65%左右,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ranswell小池趋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MGN2组迁移细胞平均数为47左右,与阴性对照组迁移细胞数相当,无显著差异,而干酪素阳性组迁移细胞平均数为200左右;琼脂糖胶下实验光镜观察,LPS组迁移指数为3.64±0.53,阴性对照迁移指数分别为0.13±0.25,HMGN2组为0.17±0.23,与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HMGN2分子对中性粒细胞没有活化和趋化作用。
其他文献
患者 女,61 岁.发现左颈部包块 15 d 就诊于外院.超声示:甲状腺左叶稍低回声肿块,大小约 4.0 cm×3.0 cm,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图 1).考虑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
期刊
患者 女,51 岁,因查体发现肺结节入院.患者于 40 d前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现患者无不适,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rnCT表现:左肺上叶舌段(图 1 )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类圆形结节(图 2),
期刊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弢,别号弢园老民,江苏苏州人,思想家,第一份中国人独立掌管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创办人,被时人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中国第一报人”。    鼓吹变法,在中国近代科学  启蒙史上开创了数个第一    王韬出身于乡塾家庭,自幼苦读经史,18岁考中秀才,后屡试不中。22岁那年,他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任职于英国教会主办的墨海书馆,协助艾约瑟、伟
目的 探讨MR增强扩散加权成像(eDWI)技术在中央腺体前列腺癌(CG-PCa)与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G-PCa 32例(CG-PCa组)及BPH 35例(BPH组),所
患者 男,52岁.体检发现肝肿物3 d入院.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专科检查无阳性体征.既往史:7 年前因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行手术治疗.实验室检查:谷酰转肽酶 114 U/L(参考值1
期刊
近年来,CT和MRI等影像方法在飞速地发展,影像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培养影像诊断人才满足临床需要亦是日趋重要.医学影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影像新设备
期刊
患者 女,37岁.因“胃癌术后5 年,自觉腹部包块20余d”入院.既往史:胃癌 2 次术后化疗后,病理结果:低分化腺癌.患者近期发现腹部包块,无不适.查体:腹部平坦,于下腹-盆腔可触及
期刊
首次提出了离散变结构控制的变速趋近律.文中指出,在变速趋近律的制约下,会出现扇形的切换区.给出了扇形切换区准滑动模态的数学模型. For the first time, a variable-speed app
目的:  此研究旨在揭示普通棉耳狨猴MHC-Ⅰ类和β2m基因的特征,阐明狨猴MHC-Ⅰ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丰富狨猴的MHC-Ⅰ类分子背景资料,提高后续挑选狨猴作为实验动物时的稳定性和
患者 女,39 岁,孕 4 产 1,因妊娠 34 周+3 ,乏力、皮肤巩膜黄染 1 月,加重 10 d就诊于当地医院.患者无肝炎、口服避孕药病史.既往行 MRI增强检查提示肝脏多发富血供占位性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