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爱德华氏菌易感细胞模型的建立及病原菌—宿主细胞互作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缓爱德华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均有致病作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该病原菌能感染人类,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菌。由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细胞内寄生特性,传统的抗生素治疗遇到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细胞互作展开研究,从而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鱼类细胞模型,相关研究发展较慢,而且无法反映鱼类宿主感染的真实状况。本研究在三种鱼类细胞中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易感细胞模型,对迟缓爱德华氏菌与鱼类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和侵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迟缓爱德华氏菌ABC系统两个潜在毒力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对阐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牙鲆鳃上皮细胞系FG-9307、鲤鱼上皮瘤细胞系EPC(Epitheliomapapulosum cyprini)和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系ZF4,分别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易感细胞模型。Giemsa染色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氏菌可以侵染三种鱼类细胞并在其中增殖,说明细胞模型构建成功。三种细胞中,EPC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敏感性高于另外两种细胞,而且胞内细菌数量较多。不同来源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鳃上皮细胞的吸附率和细胞毒性明显不同。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牙鲆鳃上皮细胞中,细菌侵入点附近细胞突起增多,而且在细菌与细胞接触点出现细胞膜缺失,提示细菌是通过“触发机制”(Trigger Mechanism)侵入宿主细胞的。细菌内化后,首先出现在有膜包被的小泡中;庆大霉素处理并延长培养后,胞质中出现大量自由增殖的细菌,说明内化的细菌可以逃离膜包小泡并在胞质中繁殖。侵染后期宿主细胞内出现大片低电子密度区域,同时细胞器损坏严重,并可见细胞膜外凸,在外凸处细菌开始释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感染率上升,表明延长培养后部分感染细胞中的细菌是由从宿主细胞释放的细菌二次感染造成的。另一方面,本研究比较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三种鱼类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通过Hoechst33342/PI双染、DNA Ladder抽提、Annexin V-FITC/PI双染与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caspases活性检测,发现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牙鲆鳃上皮细胞、EPC细胞和斑马鱼ZF4细胞后均能引起细胞死亡,但其作用方式不同。在EPC细胞中,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导致典型凋亡小体和DNA Ladder出现、Annexin V深染细胞增多,以及caspases活性增加,表明发生了细胞核片段化、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caspases激活,证实感染的EPC细胞发生了典型的细胞凋亡;在牙鲆鳃上皮细胞和斑马鱼ZF4细胞中,并没有检测到DNA片段化、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caspases激活等细胞凋亡典型特征,说明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诱导了其他细胞死亡通路。通过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EPC细胞caspase-3,-8,-9活性进行同时检测,发现EPC细胞中发生了上述caspases的激活,说明迟缓爱德华氏菌在诱导细胞凋亡时,同时激活了凋亡外在途径和内在途径;外在途径被激活说明凋亡可能由胞外细菌的凋亡诱导因子引起。通过Hoechst33342/PI双染和显微镜检计数,发现在牙鲆鳃上皮细胞中,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组与不感染组经STS诱导后均出现典型凋亡小体,且二者凋亡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迟缓爱德华氏菌在牙鲆鳃上皮细胞中不能保护STS诱导的凋亡。最后,本论文研究了迟缓爱德华氏菌ABC系统中两个分别与细菌毒力因子分泌/抗药性和磷酸甘油转运相关的潜在毒力基因在致病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分别构建了两个基因的框内缺失突变株Δ0613和Δ0907;并利用原位互补的方法分别构建了包含全长基因的互补株0613+和0907+,经荧光定量PCR验证,互补基因均为过量表达,因此0613+和0907+分别也是原基因的过量表达株。通过对野生株、突变株与互补株的抗药性、细胞侵染能力和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进行检测,发现Δ0613对几种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性明显减弱,而互补株(过量表达株)0613+可以使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得到部分恢复,并使细菌对几种原来敏感的抗生素抗性增强;同时,Δ0613中基因缺失并不影响细菌的细胞侵染能力和致病性,说明0613可能主要作为一种新型多药物外排泵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互补株0613+和0907+中基因的过量表达均能降低细菌的致病性。本研究深入研究了迟缓爱德华氏菌与不同宿主细胞的互作方式和诱导宿主细胞死亡的机制,以及激活的具体通路,为理解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特异性,并发展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手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对水的需求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膜技术由于清洁、无污染、无相变等特色受到各行业广泛地关注,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技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极为关键。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开始,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思考是一个非常
目前,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台采取了多种措施却收效甚微。对电视编辑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事实证明,在电视编辑过程中渗透故事化思维,可以为电视编辑提供
经测定,室内盆栽试验对氯氰菊酯的最优化降解条件为菌株TR2、喷菌后1d喷药、处理时间10d、喷菌量为5ml/株(菌液浓度为10^8cfu/ml)以及喷药量为1mg/kg。茶园小区试验TR2对氯氰菊酯
探讨铝碳酸镁对非固醇类抗炎药性胃粘膜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吲哚美辛复制大鼠NSAIDs性胃粘膜损伤模,以光镜和扫 电镜观察粘膜损伤状况;观察预防应用铝碳酸镁,西咪替丁硫糖铝后模型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物丰富。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民族聚居区,共有33个民族,下辖13个旗市。为了查清呼盟境内历代货币情况,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师生进行调研,旨在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恩政课中的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在思政课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