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早已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同质化新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新产品能获得成功,而其他大部分新产品因缺乏定价促销联动机制,只能因为过高的定价或者促销力度不足而遗憾退市。所以为了在5G时代消费电子新产品同质化竞争中拔得头筹,盘活消费电子新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如何设计供应链定价—促销协调机制就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早已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同质化新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新产品能获得成功,而其他大部分新产品因缺乏定价促销联动机制,只能因为过高的定价或者促销力度不足而遗憾退市。所以为了在5G时代消费电子新产品同质化竞争中拔得头筹,盘活消费电子新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如何设计供应链定价—促销协调机制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课题。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在分析消费电子新产品供应链的特性和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回购奖惩联合契约,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不同订货情形下传统渠道和双渠道消费电子新产品供应链定价—促销协调模型。通过求解得出不同情形下制造商和销售商定价、促销最优解以及供应链最优利润,并考虑批发价格敏感系数、销售价格弹性系数、促销敏感系数以及线上渠道偏好系数对不同情形下最优决策的影响,最后利用小米公司相关数据对传统渠道和双渠道下消费电子新产品供应链最优定价促销决策以及最优利润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回购奖惩联合契约,消费电子新产品供应链会达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优,当制造商、销售商均选择高定价高促销的策略时,双渠道销售模式下比传统渠道销售模式下供应链整体利润更高。引入回购奖惩联合契约,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制定高定价高促销组合策略可以为无绝对品质或技术优势的消费电子新产品定价—促销协调机制设计提供参考,有效提高供应链参与方及供应链整体利润。因此,该研究成果对消费电子企业产品定价—促销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以消费电子新产品为情景对象,针对两种不同订货情形,构建供应链定价促销协调模型;(2)对于传统和双渠道两种不同模式分别构建模型,以小米公司为案例进行仿真模拟,设计出合适的定价—促销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小微企业的规模也迅速发展起来,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对此我国政府部门推出相关的措施来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并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小微企业缺乏信用、违约成本高、
推进政府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建设创新型、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的大势所趋。公共财政资金除了预算绩效的“软约束”外,还要接受审计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预算审计都是强化公共财政资金绩效导向、加强约束监督的重要手段,都处在广义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范围内。对两者的协同联动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实现中央提出的2022年底打造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大目标。本文案例选取
我国积极推行农业绿色发展为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对于绿色农产品种植户与销售商,绿色农产品比一般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更高,市场定位清晰,能带来不错的收益。而对于市场消费者而言,绿色农产品能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与一般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的品质更有保障,购买无污染且具有“绿色”属性的农产品逐渐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对农
为切实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我国从2016年起就不断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通过对税收制度的不断调整,实现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向的修正。减税降费作为重要的经济举措之一,降低了企业负担,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减税降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的不明确、认定标准的偏差、政策公告和享受的滞后性等一系列问题,在政策的推进中大大降低了其现实指导
内部控制是企业乃至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会避免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出现诸多不利企业正常运营的问题。作为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先驱者,COSO内部控制理论是迄今为止最科学、适应性最强、发展最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该理论历经全世界多家企业实践,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搭建、运营等先进的经验,为后续学者以及实践者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托业经过几年飞速发展,业内资产管理规模大幅提升,曾一度超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国家都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和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因此各国都采取了相关环境举措,就我国而言,为了达成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目标,一方面,我国碳税等相关政策限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我国通过加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宣导,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向绿色消费转变,从而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在面临政府的压力、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唯有
我国是生猪大国,针对生猪发展问题,我国提出各类生猪保险解决生猪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问题,进一步保障生猪养殖户收益。但仍存在生猪保险供需不足、养殖户收益降低等问题。且传统模式中对于保险公司的考虑过少,保险公司面临巨大风险。随着农产品保险和期货的不断融合,以及生猪饲料成本中豆粕成本比重愈加难以忽视,提醒我们以生猪现货价格、玉米批发价格计算的“猪粮比”是否适合继续作为生猪目标价格保险的赔付指标。基于此,首
为加快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百姓民生的持续改善,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连续,系统,稳定,全面的宏观政策来积极引入外资,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扎根生长,而逐步成熟的中国市场也让跨国企业看到了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也有不少外资品牌的经营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营销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最终不得不放弃继续投资,遗憾地退出中国市场,更有甚者转战中国以外其他区域发展。究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