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发光特性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对掺铒铌酸锂晶体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测量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吸收光谱,确定了铒离子在铌酸锂晶体中的能级分布,由于对称性比较低,能级的Stark劈裂比较大.测量掺铒铌酸锂晶体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4>G<,11/2>(379nm)能级对于绿光和1540nm光的发射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2)利用J-O理论计算了Er<3+>在铌酸锂晶体中的唯象强度参数,并进一步计算了自发辐射几率,分支比及寿命.(3)利用McCumber理论计算得到了Er<3+>在铌酸锂晶体中的1.5 μm受激发射截面,计算得到受激发射截面为0.3981×10<-20>cm<2>,有效半高宽为37nm.(4)分析了掺杂浓度对掺铒铌酸锂晶体发光的影响.随着铒离子浓度的增强,绿色辐射(<2>H<,11/2>、<4>S<,3/2>→<4>I<,15/2>)先增强后减弱.铒离子浓度为0.6mol﹪的样品发光强度最强,其次为1.0mol﹪的样品,然后是0.2mol﹪的样品.我们认为随着掺杂铒离子浓度增加,发生浓度淬灭,材料的声子能量变小了.(5)通过利用光折变理论模型,认为双极化子Nb<,Li>-Nb<,Nb>为荧光淬灭中心,并首次建立了淬灭中心模型,对双掺铒镁铌酸锂晶体的发光增强现象进行了成功地解释,我们认为发光增强是因为淬灭中心浓度的减小.(6)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双掺铒镁铌酸锂晶体<2>H<,11/2>能级的吸收变化特性,发现随着温度升高,<2>H<,11/2>能级高能侧吸收谱带发生"红移",并且由低温13K的可辨认的2个吸收峰到295K时的四个吸收谱带.我们认为高能侧谱带的"红移"是由于热激发作用使电子布居的平均能级位置提高所致.随着温度升高c和d吸收谱带的出现及不断增强是处于基态的粒子向高能态移动,可以认为c和d两个谱带属于<4>I<,15/2>高能Stark劈裂态到<2>H<,11/2>能级的吸收.
其他文献
残阳,将广场上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风过,掠起墨绿色防雨帘的一角,像一只鸟在舒展翅膀,准备翱翔。  他们是一群三轮车夫,总是将车停在这里等客。无聊时,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着一副油腻腻的扑克牌,发狠时甩牌的力道仿佛能将地捅一个窟窿;或将草帽盖在脸上,跷着二郞腿眯觉。而老张总是直着背坐在那儿,像一尊雕塑,他的影子直直地刺向地面,如同一面旗帜,屹立不倒。  那时候我很小,但是学校离家很远,奶奶不会骑车,
期刊
现代人类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促使人们不断地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然导致新的原理和新的方法的产生.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便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量
该文首先介绍了脉冲星(中子星)的一些观测事实,并简要介绍了根据观测性质对脉冲星的分类以及一些最新的特殊观测现象;对中子星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评述,介绍了中子星
TiO_2半导体由于其优越的气敏、湿敏、光催化、光伏特性,自洁净等多种功能,在工业应用领域中显示诱人的前景。TiO_2薄膜气敏元件具有性能一致性好,易于集成化等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TiO_2薄膜传感器,首要问题是了解和改善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本实验是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的温度下制备了TiO_2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处理,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
本文对玻色—爱因斯坦凝结和超导中若干前沿问题的理论进行研究,在第二章,用泛函积分方法研究三维和准一维各向异性谐振外场约束下吸引相互作用体系BEC的特性,发展了一个在谐振
文中先对DNA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结构做了基本的描述,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对DNA分子导电机理的研究结论及近况,提出了我们研究工作的实际意义.DNA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的,这
预测编码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由于兼顾了图像序列之间的时空相关性,在采用运动补偿技术之后,帧间预测的准确度相当高,近年来在运动图像编码中得到了广
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AlGaInAs异质结构材料,它主要被用于长波长(980nm~1550nm)的通讯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以前常用的是AlGaInP材料,AlGaInAs相对前者而言具有稳定性良好,作成的
故乡云中午,莫根回到了阔别十二年之久的村庄。他站在一处高坎上。村庄袅袅的炊烟映入眼帘,感觉熟悉又陌生。一丝笑容漫上脸,他轻轻吁了口气。十二年,整整十二年,他肩负着家
本文利用修正的库仑玻恩近似(MCB)来计算2MeV/amu C6+碰撞氦原子单电离全微分截面(FDCS),并与实验结果、三体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3DW-EIS)理论和三体库仑波(3C)理论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