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已居于中国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是女性癌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乳腺癌的发生除了与雌激素、瘦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有关外,机体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对乳腺癌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特别是局部微环境中抑制性T细胞亚群数目、比例发生失调,可形成免疫抑制网络,从而保护肿瘤逃避免疫攻击,导致肿瘤生长、浸润及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已居于中国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是女性癌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乳腺癌的发生除了与雌激素、瘦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有关外,机体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对乳腺癌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特别是局部微环境中抑制性T细胞亚群数目、比例发生失调,可形成免疫抑制网络,从而保护肿瘤逃避免疫攻击,导致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类具有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而瘦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肥胖(obese,OB)基因的表达产物。瘦素是否能够通过对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发挥调节作用,升高Treg的数量和/或提高Treg的比例,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对小鼠乳腺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生物学意义,阐明瘦素影响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免疫学机制,为乳腺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培养4T1乳腺癌细胞株,在对数生长期将乳腺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建立乳腺癌模型,将成瘤小鼠(肿瘤直径2m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作等量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和不同浓度瘦素(leptin)处理,对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一周后分离小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BALB/c荷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结、脾脏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了解其变化,分析瘦素对乳腺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同时收集各组荷瘤小鼠外周血血清,ELISA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观察瘦素对血清中TGF-β1的作用。结果:不同瘦素浓度处理荷瘤模型小鼠,观察其肿瘤生长状况发现,与NS组比较,瘦素浓度越高,肿瘤生长越快。各组荷瘤模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随瘦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而淋巴结中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P>0.05)。各组荷瘤模型小鼠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随瘦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瘦素可通过上调外周血和脾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上调机体内TGF-β1的含量,使机体形成利于乳腺肿瘤生长的微环境,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从而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形成及发展。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是全球第四位肿瘤致死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6.6万新发病例和42.2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HCC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50%,患者五年生存率仅有10.1%。病毒感染是HCC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我国70~90%的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HCC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醛糖还原酶(AKR1B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如结肠癌、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每年保障其产量是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水稻病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快速、准确的识别与检测水稻病害并进行有效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知的水稻病害种类非常多,但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只为某一种病害或几种病害,且传统的图像技术和机器学习对图像特定特征依赖性强,虽然在水稻害识别方面有了不错的成效,但获得的识别分类模型具有一定的局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重稀土资源,江西赣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素有“稀土王国”的称号。离子型稀土矿多年的无序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面积的表土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土壤浸矿剂残留等。传统的土壤物理、化学改良方式往往具有成本高、难以推广的劣势。而采用生物改良剂结合功能性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方式为离子型稀土尾矿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某离
近年来宽禁带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因其在众多应用领域备受需求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中材料薄膜的生长,器件的制备成本和性能以及制备过程中造成的重金属和气体污染等问题仍然值得思考。综合以上问题在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点材料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碳点作为一种碳基的天然宽禁带材料在深紫外区域拥有优越的吸收特性,同时碳点材料的制备过程采用蒸馏水作为电解液的绿色自然的电化学方法,器件的制备过程简便快
相变存储器(PCM)因其低功耗、存储速度高、寿命长、低成本、非易失性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存储器的主流产品,然而直接决定PCM性能的是其作为存储介质的相变材料。众所周知,Ge2Sb2Te5(GST)为最常见的相变材料之一,但其存储器件表现出的热稳定性较差,功耗较高,可靠性较低等缺点,需要有待改善。为提高其相变材料的性能,用结晶温度、晶态电阻相对较高的ZnSb来代替GST,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ZnSb在
由于高分辨距离像(HRRP)易于获取和存储,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目标识别研究成为雷达目标识别领域的热点。本文围绕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目标识别展开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可学习先验卷积变分自编码机和解耦表征卷积变分自编码机。二者在原始变分自编码机的基础上融入类别标签监督信息,以此更加有效的提取高分辨距离像特征。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研究了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的基本框架。具体对高分辨距离像的敏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作为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互连电路元器件。而且,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在智能化、轻薄化、小型化以及多功能化等方面的需求增长驱动着印制电路板不断向着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通孔电镀铜是连接多层电路板的层与层之间的“桥梁”之一,并对下一代先进印制电路板制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直接采用直流电源进行通孔电镀
大量研究表明,在很多生物过程中,长非编码RNA(lncRNA)有着重要的功能,它们调控生物的生理过程,影响着细胞内稳态的各个方面,而这些lncRNA的变异或功能失调有可能导致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生。lncRNA由于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正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多种肿瘤疾病中具有潜在作用,有望成为新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利用计算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潜在的lncRNA-疾病关联,对于探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人们生存及健康的基本问题。40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和种类一直在增加,其品质也一直在提升,这靠的是政策和制度,同样也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对我国粮食的增产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农作物仍不同层度地受着植物病虫害的侵害,而寻找更多结构新颖的微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大方向。本文旨在明确放线菌JN18的生物学基本信息,并为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