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介绍了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描述了各种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的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线性预测编码及其几种改进的编码方式和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极低比特率(4Kb/s以下)编码算法,并举了一个可以在2.5Kb/s或2.7Kb/s速率 下工作的高质量语音裂带线形预测声码作为实例,此后从改进编码器的各个角度介绍了若干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介绍了自己在用C语言编程使用Levinson-Durbin算法实现10阶线性预测编码器过程所获得的经验,得到了一个压缩率为13:1,比特履约为4.8kbit/s.的程序.最后,讲述了用于实现语音编码的几个实用硬件电路设计.附录中对语音WAV文件格式进行 了剖析.附表列出了一些实用语音编码标准.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机械陀螺随着工艺的成熟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的惯性传感器,凭借便携、可批量生产、成本低、可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医学以及消费电子领域,近年来在
该文对宽带传送网的生存性进行了研究,网络的生存性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的自愈算法,二是网络的空闲容量分配算法.从网络分层的角度看,由于B-ISDN主要由SDH层和AT
超声多普勒技术是当前临床医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诊断手段目前,超声多普勒信号的分析主要以功率谱分析为主,方法上以动态分析、线性分析为主。为了进一步发扬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临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进入Gbps时代,串行I/O(输入/输出)接口逐渐取代并行I/O接口,成为高速通信协议的主流结构。串行I/O接口在接收端采用CDR(时钟数据恢复)电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并行I
太阳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能源,它具有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近年来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
普通鳾(Sittaeuropaea)和黑头鳾(Sittavillosa)是林区两种常见的次级洞巢鸟,为典型的食虫鸟。二者为相似种,也是分布在北京林区的仅有的两种鳾科鸟类。2007年4月至7月、12月至2
单壁碳纳米管(SWNTs)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机械等特性,可以作为场效应管、场发射器件、化学传感器及微能源器件等的关键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SWNTs器件的尺寸较小,单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研究室多年来一直从事苹果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近年来选育出多个优质、丰产的新品种(系),形成了熟期分布合理,区域化强的品种格局。主要
目前市场主流的非易失存储技术-Flash在缩放性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新型的存储技术中,相变存储器由于其低功耗、高密度、读写速度快、可缩放至7nm技术节点以及与标准的CMO
该文从光电信号在媒体中快速而稳定的传播这一自然现象出发,利用器件的延时稳定性,当信号通过延时器件传播时,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延时器件的形态进行高速采集及数据处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