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份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综合评价了豆豉水提物对于小鼠肠道内的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初步推断豆豉样品产生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机理,并从高活性的豆豉样品中分离、纯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份;此外,利用三种霉菌制备纯种发酵豆豉,分别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3.951)型、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3.118)型和根霉(Rhizopus arrhizus 3.078)型豆豉,分析豆豉的生产工艺与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对豆豉中分离纯化得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份进行理化特性分析,并进一步对豆豉样品水提物及其纯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份进行α-淀粉酶的体外抑制试验研究,最终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传统发酵的豆豉均对小鼠肠道内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活性,其抑制斜率值(Ki)由0.5~13.8不等,其中5#(L、Y)豆豉、16#(W.N.H)豆豉、以及21#(M.w)豆豉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p<0.05),其抑制斜率值(Ki)分别为13.063,13.863和12.230:同时对我国另一种大豆发酵食品——腐乳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腐乳水提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均较弱,Ki值均在5.0以下; 2.使用米曲霉(A.oryzae 3.951)、雅致放射毛霉(A.elegans 3.118)及少孢根霉(R.arrhizus3.078)纯种发酵的豆豉,在前发酵阶段豆豉曲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增强;在后发酵阶段,豆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也呈增强趋势,其中米曲霉(A.oryzae3.951)型发酵的豆豉在后酵4周后时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p<0.05);毛霉(A.elegans 3.118)和根霉(R.arrhizus 3.078)型发酵的豆豉活性要相对弱些;此外在豆豉后酵过程中不同的食盐添加量也对豆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产生影响,5.O%和7.5%的加盐量制得的豆豉要比加盐量为10.O%和12.5%的豆豉活性要高; 3.豆豉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份使用Sephadex G-25以及Polyacrylamide-20分离,确定为分子量在1000D以下的小分子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初步纯化,最终在230nm波长下保留时间为1.9-2.1 min之间得到一单峰,经体外抑制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此峰物质对cL一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4.豆豉水提物经热处理(100"C,30min)和纤维素酶处理(1%,1h)之后,表现出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略有增强;但经脂肪酶、α-淀粉酶、B-淀粉酶以及胰蛋白酶处理之后抑制活性变化不大; 5.豆豉样品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份不仅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而且对a-淀粉酶也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其他文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中最引人注目的功能成分之一,其研究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着非常广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能源的稀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当前情况下意义重大。而在当前我国的化工行业中,单位GDP高能耗的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
农药残留超标将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进出口贸易等造成恶劣影响。如何实现微痕量农药残留快速、高精度检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药残留国标检测
目前,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已能够准确地模拟复杂的真实流动,并作为一种强大有效的数值工具在船舶海洋、航空航天等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动弹性力学,作为研究气动力与弹性
贯叶连翘是近年来最畅销的中草药之一,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中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抗抑郁、抗肿瘤、抗病毒、止血消炎及光动活性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德国,将
生物质热解技术由于能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为高品质液体燃料或者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在生物质转化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质热解过程十分复杂,生物油的组成成分
微小型离心风机是一种常见的叶轮机械,具有压力系数高、噪声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能源、电子、航空等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对象。由于微小型离心风机自身的不对称性,在风机的出口截面存在着较大的速度畸变,靠近蜗壳外侧流体的速度是内侧流体速度的3-4倍,这种现象极其不利于微小型离心风机通风、散热等功能的实现。微小型离心风机的不对称性还会导致风机整体的效率低下,一般微小型轴流式风机的效率在70%左右,而微小型离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煤焦微观结构出发,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生成煤焦微观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燃烧和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应用多种先进的特性测
本研究以尚未建立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体系的转基因作物GT73油菜和59122玉米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反向PCR(I-PCR)技术,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
叶轮机械内部实际的流动是三维、粘性、非定常的。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非定常性对其热功转换具有重要影响,对它的认识与研究直接关系到叶轮机械的发展。叶轮机械传统的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