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交际研究中,研究者十分关注交际中出现的真实的礼貌或不礼貌,而往往忽略虚假不礼貌这一现象。根据Haugh&Bousfield(2012)提出的定义,“交际中的虚假不礼貌需要对谈话或行为进行评估,这些谈话或行为有可能被至少一名参与者评价为不礼貌,同时/或者被至少两名参与者评价为非不礼貌。我们认为,这种将谈话或行为评价为非不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潜在滑动性,正是虚假不礼貌的核心所在。”(Haugh&Bousfield,2012:1103)Haugh&Bousfield称虚假不礼貌是一种非不礼貌。非不礼貌指的是一种“可容许的冒犯(allowable offence)”(Haugh&Bousfield,2012:1103),即参与者认为威胁到交际者面子或权利的冒犯性话语或行为是符合当前交际语境的、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支持。虚假不礼貌从表面看似乎对人际关系有消极影响,但在实际交往中,这种消极影响并未实现。本研究基于Spencer-Oatey(2008)的人际关系管理论研究英文中虚假不礼貌的语用理据及其在管理人际关系过成中所呈现出的语用特征。人际关系管理包含三大核心概念:面子、权利和交际目的。交际者依据自己所持的关系取向、语用规约等,通过运用相应的人际关系管理策略进行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管理。回顾以往相关研究,本文发现研究者们对虚假不礼貌的研究或集中于某种具体类型的虚假不礼貌,如玩笑式侮辱或调侃;或集中于研究虚假不礼貌与真实不礼貌的区分方式,但却忽视了使用虚假不礼貌这一语言形式背后的理据。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1)人们在交际中会使用语言管理人际关系。在这一动态管理过程中使用虚假不礼貌语言的语用理据是什么?(2)当虚假不礼貌用来管理人际关系时它展现出的语用特点是什么?本研究从英文影视中选取语料,探讨英语中虚假不礼貌在人际关系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呈现出的特点。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本文通过分析例子发现在管理人际关系这一动态过程中,人们采用虚假不礼貌的语用理据可以按照人际关系管理的核心概念分为三类:(1)维护面子;(2)维护社会权利和义务;(3)实现交际目的。前两类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虚假不礼貌的发出者、虚假不礼貌的接收者以及其他交际者。第三类即实现交际目的可细分为:维护或提升人际关系和掩盖威胁人际关系的行为。在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发现虚假不礼貌在管理人际关系中体现出了三个特点。第一,影响因素与选择策略的矛盾性。虚假不礼貌在管理人际关系策略的选择上与影响其选择的因素间存在矛盾性。第二,交际目的的表面性,即表面看似威胁目标者的相关面子或权利、破坏和谐人际关系,实则为了维护自己或他人的面子或权利用来维持或提升人际关系。第三,虚假不礼貌具有蓄意性,即交际者为了达到某种期望的交际目的而有意识地使用虚假不礼貌这一表达形式。本文丰富了人们有关虚假不礼貌在人际关系管理中的知识,希望能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