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有近170万个体育场馆,有大部分场馆一年中没有收入,一般为了重大比赛修建的较大型的体育场馆,绝大多数赛后利用管理不近人意,基本都由政府承担着巨大的费用。我国从有大型运动会开始就面临着严重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赛后利用问题,赛后利用问题已经从一个小小的经济问题提升为国际问题,全球都在探讨如何从设计初期就考虑到赛后利用现实状况。本文正是基于前人的研究与分析,再以深圳湾为例,分析其赛后利用。 体育场馆建设的出发点是满足体育比赛,但现在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单独的满足这一点,更多的则是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并设计后期的赛后利用。在方案设计时期,预留更多的可变化的空间,把赛后利用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 文章以深圳湾体育中心这个成功案例为原型,从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体育场馆的前期整体规划布局发展的关系,及怎样在建设之前考虑到建设之后的赛后利用问题入手。通过对体育场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体育场馆在建筑理念、建设设计过程中(场馆布局、场馆多功能、建筑空间流动线、看台空间与视线、建筑附属空间)这些方面与赛后利用的关系及处理方法。笔者着重对赛后利用的经营的现状、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对今后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赛后利用经营提出借鉴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