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建成环境对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的影响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与空间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经济、社会方面十分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综合考量下,公共交通已被公认为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集体运输方式,公共交通提供的是“站到站”的服务,受人的体力和心理耐力的限制,“门到站”的步行接驳时间和接驳距离是影响人们选择公共交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住区是大多数城市活动的起讫点,作为一天出行的原发空间,公共交通“门到站”的步行易达性对居民一天的交通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以厦门市9个典型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空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微观层面的住区建成环境对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的影响程度及内在影响机理,以期为今后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做参考,更好的推进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建设,鼓励人们低碳绿色出行,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论文首先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确定了住区建成环境主要从公交邻近度和步行便捷度两个方面,住区、居住街区、封闭小区三个层面影响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总结了不同影响层面的建成环境影响要素;其次,针对各要素影响设计以ArcGIS栅格数据成本距离分析工具为主的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厦门市9个样本住区的2万多条居民楼至公交站点的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评价数据,对住区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进行分类比较,探讨不同类别特征的住区建成环境对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的影响程度,及可能的关键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量化设计相关建成环境要素,进一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究住区建成环境对公共交通步行易达性的影响机理,确定关键影响要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了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而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是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入手,生态用地的布局是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无法从整个区
现存江南宋元以来木构建筑遗构甚少,仅存宁波保国寺大殿等几座,这是认识研究宋元江南建筑最为直观的资料。但究竟数量有限,不能代表当时所有建筑类型的式样特征,更不能全然体现江
文章以侗族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贵州省、广西省侗族聚居区现存的实例,以此作为为研究依据,并以侗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贯穿的线索,对侗族从村寨到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逐渐突现出来,不论是从城市整体发展还是从城中村自身发展来看,城中村目前的存在形式有其严重弊端,如果不加以改造,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因此,包豪斯在建筑设计乃至工业发展的长河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久以来,现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乡土建筑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个别的民居研究到乡土聚落整体研究的过程。迄今为止,我国乡土建筑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方向。然而,由
北京旧城传统居住空间的衰败是由于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引发的社会、文化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脱离城市、社会和历史背景,从空间上旧城不应以保护划界的方式从
湄洲岛是我国较早进行旅游开发的海岛之一,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妈祖信仰的发源地,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业的发展逐渐使湄洲岛从一个无人知晓的荒凉小岛变
尽管西安在明城格局及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上卓有成效,但是作为明城区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遭受的破坏却日益严重,西安的历史特征正在慢慢消失,变得与其它城市越来越相似了
台湾自从1990年代进入了高龄化社会迄今已逾35年了,过往有关老人议题的研究,有涉及老人生理心理的实质需求层面、有检讨政府政策法令对于老人照护的影响、有老人设施机构高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