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红色经典翻译——以戴乃迭英译《红旗谱》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把目的论的主要原则运用到红色经典翻译研究中,通过分析戴乃迭英译《红旗谱》来论述目的论指导红色经典翻译的可行性。目的论将翻译研究扩展到了跨文化交际领域,它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红色经典”诞生于上世纪,在词汇和句法上有其独有的语言艺术特色,而梁斌的代表作《红旗谱》在红色经典小说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发现:(1)目的论强调“目的决定手段”,因此在分析其指导红色经典英译时,需考虑译者翻译目的,即在英译文本中准确再现原作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以突出红色经典中的民族革命精神;(2)基于中英两种文化差异,为了使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具有相似的阅读体验,红色经典翻译在遵循目的论三原则的前提下,可根据其句法和词汇特点进行翻译,例如在翻译原文本中的对话尤其是问答句式时保留原文形式、针对陈述句中的数个小分句整合译为合并句、词汇翻译时使用复合词和进行词性转换等;(3)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本论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出了戴乃迭在译文中运用的翻译策略,例如适当删减源语文本中的次要信息,并对译文进行一定的重组,以及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等。  本研究的意义如下:对戴乃迭英译《红旗谱》深入分析了译者针对红色经典的文本特征及红色文化词汇提出的翻译策略,对红色经典的英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译者在进行红色经典翻译时既要确保作品的可读性和连贯性,也要传达出原作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应以目的论为主要指导,并针对红色小说的词汇和句法特点,结合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以对中国更多红色作品的外译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词汇知识与语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词汇量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二是对词汇深度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
英语学习策略在当今第二语言及外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表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够影响其学习效果。纵观国内近年来对英语学习策略
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受试,通过单词联想实验探究了双语心理词汇中词的概念表征受语言、具体性及文化特色三因素影响的问题。实验选取为受试熟知的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作为
TED大会成立于1984年,这是一种新兴的、聚集各行各业精英的会议形式。大会期间,许多名人受邀发表TED演讲,其目的是向全世界传播新颖的、独到的见解和观念。近年来,TED演讲越来越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阐释了书中深刻的兵学及哲学思想。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文化差
有一种承诺  比泰山厚重  活着两袖清风  死后青山一座  有一种承诺  比海洋广阔  活着居无定所  死后丰碑一座  我只听见青山诉说  生命的承诺  大亮山葱绿着每个人的心窝  留下的是镰刀斧头飘扬在苍穹  我只听见大河传诵  生命的承诺  大亮山翻涌着松涛的颂歌  留下的是内心无数崇敬的鞠躬  ……  如果,生命中只能做一次承诺,你会承诺什么?如果一个党员的生命只能做一次承诺,你又会承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