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周围可建设用地日益短缺,城市的无序蔓延现象越来越严重,城乡结合部的绿色空间不断被蚕食。从世界城市发展历程来看,绿色空间对控制城市增长和保护生态问题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城市开始重视各类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以控制城市规模、维护生态环境。但从近二十年各城市的实际建设情况看,城市绿色空间普遍存在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的系列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规划编制方面的问题:  现行规划成果对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相关关系研究不够,低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给规划实施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规划编制过程重理想规划蓝图的终极状态,轻规划蓝图的实施过程,导致规划成果的适应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不够  2、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  基层政府规划观念的缺失,基层政府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所迫,往往在规划的绿色空间中进行大量的违法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滥用,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与浪费。同时,市级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影响规划的顺利实施。而有关规划的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强、政策不到位,对于突破规划的行为没有监管和控制的措施。  本文基于对以上现状情况的分析与梳理,开展了对城市绿色空间保护策略的研究。结合系统学、协同学和经营城市理念等相关理论支撑,提出了绿色空间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机制相整合的实施策略体系的构建,并总结了该体系的特点和原则。提出了绿色空间实施策略体系是基于将相关的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相协同整合的体系,探索了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相结合的一系列方法与路径,并以南京的发展实践为实证案例。  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第三章是论文的基础,主要包括国内外绿色空间理论及实践研究综述和国内外绿色空间相关规划与管理实践研究,这两个章节对于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相关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与界定,对国内外绿色空间规划理论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现代绿色空间相关规划理论,分析了各类理论对于绿色空间实践的指导功能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绿色空间实施情况做了深入剖析,并总结了国内外案例对未来我国绿色空间保护的经验。总结各地成功经验,成功的绿色空间建设背后都有完善的法律支撑、区域绿地规划体系与实施调控机制、面向实践层面区域的多元化控制管理工具、建立高效协作的管理机构与体制、与管理相结合的规划编制体系、与城市发展更新政策相互关联等原因。第四章是绿色空间规划由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的过程分析,从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背景、实施体制、编制程序、影响因素等几个角度出发,找出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特征,并阐述分析了绿色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由于城市绿色空间本身存在非法定性、综合性、建设消极性、公益性、难衡量性和地域复合性等特点,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背景下,核心问题是实施过程无法实现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有效衔接和整合。第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方法,借鉴系统哲学、系统理论和经营城市等理论,从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两方面分析入手,提出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机制相整合的绿色空间实施策略,并构建了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策略体系,这个体系是包含规划理念、规划机制、规划体制的全方位整合系统,共同作用于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所整合的对象系统。规划理念、规划机制、规划体制之间是相互协作融合的关系,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之间是相互反馈、协调调整的关系。第六章是对南京绿色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实证研究,论文基于对近年来南京绿色空间规划管理实践,从规划理念、规划机制、规划体制三方面,结合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规划与管理协同运作和相关经验。进一步验证了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策略体系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第七章是结论,进一步总结了全文的内容和观点,并总结全文的创新点是提出了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实施策略体系,其内涵是从观念、机制、体制等方面研究和构建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之间的协同关系。规划观念、规划机制、和规划体制组成一个已经整合的影响因素系统,共同作用于将规划编制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系统。在整合理论的体系下,分别演绎归纳,产生新的绿色空间编制和管理系统,整合形成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实施策略体系。其中规划编制体系包括规划编制和规划编制管理体系,规划管理统筹考虑了法规、经济、行政体系的完善下的管理运行机制。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实施策略体系实现了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信息共享、相互反馈、相互融合、相互参与、互为前提的机制。
其他文献
综合医院是和人们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的场所,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院前过渡空间是联系医院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纽带,既是城市环境向医院建筑的延伸,又是医院建筑
中文摘要  本文对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并根据理论发展演化过程的不同的环境、历史时期、创作原则
清末,清政府颁布“新政”,废除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变书院为学堂,结束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国陆续出现了一批近代大学,他们不仅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
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现象,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学科在交叉学科思想
居住空间作为我们使用最多、最频繁的空间,是人类居住活动的主要物质载体。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我国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并存的新时期,作为城市居住空间重要组成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居住环境的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从小区整体环境到室内居住环境,设计标准在不断提高,但对顶层而言,防水、保温、隔热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
当今中国的建筑界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方,各门各派同台竞技,异彩纷呈,这当中的焦点依然集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上。寻求当代中国建筑的出路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本土建筑师所
由于人们对控规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控规在实际操作不能很好的发挥控制作用,降低了控规的法律性。控规主要是对城市的开发容量的控制,控规中涉及到城市设计的内容也不受重视,往往只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新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城市新区建设中仍存在形象上的混乱、景观上的无序、公共空间的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普遍表示不满。同时形态上
建筑琉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产生于北魏,发展于隋、唐、宋、元,到明代已逐步成熟,进入鼎盛时期。长期以来,建筑琉璃的应用除了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可以体现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