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框架视阈下中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和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杨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longhai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新闻报道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的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可以极大提高其国家威望和国际影响力。而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新闻报道中丰富的评价资源。有关2019年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具有丰富的评价资源,为我们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评价资源构建和反映出的国家形象提供了素材。本文以评价框架为理论基础,以语料库软件UAM Corpus Tool 3.3作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评价资源的分布及使用情况,以解释中美两国在态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新闻语篇中评价资源所构建出的中美两国的国家形象。研究表明,中、美新闻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在子系统的分布上有所差异。在态度资源中,中国媒体倾向于通过鉴赏资源(44.91%)表达抗击疫情措施的及时性和抗疫过程中集体的积极态度,彰显中国政府高效及负责任的形象;而美方更倾向使用消极的判断资源(44.73%)表达偏见和敌意,构建美国政府和官员诽谤者和煽动者的形象。在介入资源方面,中方使用信息来源清晰的扩展性策略(72%)传递可靠的信息、彰显交流沟通的姿态、展现其开放公开的国家形象;而美方使用信息来源笼统的或无法考证的压缩性多声策略(87.62%)误导民众,或通过单声策略否认疫情的严重性,反映美国政府在应对疫情中不负责任的一面。在级差资源中,中美方都倾向于使用语势。然而,中方通过弱化缓解矛盾,塑造其包容的外交形象,而美方使用强化策略展现其极度自信或自我批评的一面和在抗疫方面不务实及盲目乐观的形象。本研究以评价框架为理论基础为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评价体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此外,该研究有利于提高政府关注国内外媒体中国家形象的意识,使新闻记者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加强新闻报道中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塑造多维的国家形象。同时,本研究对于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本翻译报告的原文节选自由非裔美国女作家Veronica.G.Henry所著《酒神节嘉年华》的第—至六章。《酒神节嘉年华》是—部奇幻题材的英语畅销小说,出版于2021年5月1日。该书讲述美国大萧条时期—个黑人小女孩加入—个叫“酒神节”的神秘嘉年华的故事。译者希望《酒神节嘉年华》汉译本能够进—步激发中国读者对奇幻文学的兴趣,并且为中国奇幻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同时译者希望此次翻译实践能为奇幻文学翻译研究与
学位
来自外界伤害或神经性疾病导致的上下肢功能损伤会对人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重塑性,借助上下肢康复治疗设备的辅助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上下肢功能得到恢复。目前上下肢康复治疗设备的单一康复计划以及定时过量的康复训练容易引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肌肉疲劳,从而对患者伤患肢体造成二次损伤。所以,在神经损伤如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借助患者肌肉的表面肌电数据,非侵入式地获取患者的肌肉状
学位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是华裔美国文学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以传记的形式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庭历史结合以及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想象和改写,将不同女性的故事融入到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美国经验叙事中。小说中众多生活在中美文化之间的中国女性不仅遭受来自性别、种族和阶级差异的多重压迫,而且作为西方主流文化的边缘人,美国华裔女性及其身处东方的同胞还不可避免地被描述为一个统一的、无差别的“第三世
学位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学术写作是一项作者高度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学者们对学术论文中作者与读者互动关系认识的深入,作者身份构建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自我指称语,作为构建身份最常用的语言资源之一,有助于作者在学术论文中确立自我显现度并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作为作者身份显性标记的第一人称代词,对其他较为隐性的自称形式缺乏关注,从历时角度对作者身份构建的研究更是寥寥无
学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表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普及健康知识、建设健康生活环境等战略任务,提高健康知识普及力度被认为是先决条件,体现出中国政府对国家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结合当代知识传播的新趋势,研究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建构健康科学知识和传播健康思维方式的科普实践中的语言特征和运用的合法化语码手段。本文的理
学位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讲述了人类和鬼狐之间的奇异故事,极具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在已有英译本中,邝如丝、闵福德、宋贤德译版的《聊斋志异》影响力较大,译者类型各异,翻译风格自成一派,为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尤其是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译者风格通常被喻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留下的个人“指纹”,涵盖了写作方式、翻译方法、所遵循的翻译常规以及语言运用等内容。本研究以《聊斋志异
学位
在推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经典作品的恰当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诗歌英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兰辞》创作于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歌谣,受到译界的广泛关注,至今海内外已有27个公开发表的译文。此外,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花木兰》(上映于1998/2020年)也进一步增加了它的知名度,这首中国经典歌谣也因主角花木兰的故事和精神而广为人知,
学位
针对学术界的抄袭行为普遍的现状,许多机构和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工具来检测学术内容的抄袭,较为出名的学术抄袭检测系统有英文查重系统Turnitin和中国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将用户提交的学术文档与系统的文档库比对,找出用户提交的学术文档中疑似抄袭的内容。高校课堂中的作业抄袭是学术抄袭形式之一,高校课堂中学生作业抄袭主要来自其他同学的作业和互联网,少数来自于科研论文,因此研究课堂中针对学生之间
学位
学习表现预测对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个性化学习旨在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来动态优化学习进度和教学方法。智能教育的发展使得大量学习数据得以保存,若能有效地利用技术从中挖掘有用信息,将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习者学习状态,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目前,教育数据挖掘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成绩预测研究和知识追踪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相关预测方法已经取得
学位
元话语名词(metadiscursive nouns)是一类抽象名词,既具有固定词义,又包含依赖语境释义的可变含义。近年来,作为构建凝聚性和互动性话语的一种有效方式,元话语名词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中国应用语言学》是一本全英文的外语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曾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是中国应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元话语名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学术期刊的话语研究,而中国本土英文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