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显著提高。然而紫杉烷类药物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一线用药,其现有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载药量过低和毒副作用过大的缺点。基于此现状,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载体增大抗肿瘤药物的水溶性,降低现有制剂的毒副作用。本课题选用广谱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以两亲性聚2-噁唑啉为载体,构建新型的高荷载、低毒性的纳米胶束递药系统,研究其抗乳腺癌的体内外活性。本课题第一部分报道了载多西他赛的聚2-噁唑啉胶束的制备及表征。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药胶束,考察发现胶束的粒径约为50nm,形态圆整,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31%±3.44%和24.67%±0.98%。在pH5.5的条件下,载药胶束24h的累积释放率达80%以上。本课题第二部分报道了载多西他赛的聚2-噁唑啉胶束抗乳腺癌的体外评价。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能力,分别采用CCK-8法考察细胞毒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考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MCF-7乳腺癌细胞对载香豆素6胶束的摄取能力优于游离香豆素6,说明聚合物胶束系统可提高细胞部位的药物蓄积。相比市售制剂多西他赛注射液,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多西他赛对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诱导凋亡的能力。本课题第三部分报道了通过体内实验考察载多西他赛的聚2-噁唑啉胶束抗乳腺癌作用。实验成功构建了MCF-7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DiR荧光标记的聚2-噁唑啉胶束发现其在体内可逃避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实现肿瘤部位的靶向蓄积。采用剂量递增方式探索载药胶束在裸鼠体内的最大耐受剂量,发现其MTD值是多西他赛注射液的两倍。通过肿瘤生长抑制实验以及肿瘤组织HE和TUNEL染色切片观察发现,在最大耐受剂量下给药,载药胶束的抗肿瘤效果最好。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聚2-噁唑啉胶束没有系统毒性。综上所述,本课题构建的高荷载、低毒性的聚2-噁唑啉胶束递药系统具备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在乳腺癌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