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批评“张力”论中国化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现代文学理论中,新批评一反以往的传统批评方式,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对西方文学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退特提出“张力”这一新批评的核心范畴后,这一术语便成了他们判断好诗的评判标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新批评及“张力”论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潮后渐渐暗淡,逐渐被其他后起的新潮文学理论所淹没,但是,他们的文本细读方法和反讽、张力等却对以后的文学批评和诗歌理论的建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在后面的一些文学流派中都能发现新批评及“张力”论的影子。新批评在西方兴起的同时,其理论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界与文论界开始发端。在近80年的“理论旅行”中,新批评及他的“张力”论一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另一方面也在与中国传统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对话中发生变异,并逐渐中国化。文章在对新批评“张力”论进行理论溯源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的接受背景、理论接受及批评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对其中国化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文章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近年来“张力”论中国化的文献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确立文章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梳理“张力”论在西方的流变,并与物理学上的“张力”相对比,继而叙述“张力”论在西方的流变过程与批评实践,使其内涵更加清晰。第三部分则是讲述新批评“张力”论在30、40年代的中国化历程,介绍“张力”论中国化的接受背景,并综述在这背景下,新批评“张力”论的理论接受、创作实践、批评实践的情况,从而对其在解放前的中国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分析新批评“张力”论在新时期的中国化成果,同样也从理论接受到批评实践,最后阐明“张力”论在这一时期对本体论的突破。第五部分则是根据前面的结论,从新批评“张力”论与中国学术规则的契合来具体分析“张力”论中国化的原因,探寻“张力”论中国化所带来的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语,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题,新批评“张力”论中国化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意义。
其他文献
伴随着国内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国内银行间的关系越发的紧张。方面,国外知名银行蜂拥而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逐渐完成,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已经异
研究评析了我国"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进展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而探讨了总量控制与污染控制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并对国家"十二五"(2011-2015年)污
隋炀帝游汴河时,始创《河传》一调,今隋炀帝本词亡佚,唐五代、宋、元、明、清初词人对此调创作不断,唐代至清初约有157位词人的313首作品传世。本文主要通过对《河传》文本的解析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这一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战略中指出要造就各类专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为贯彻这一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
本文以不同学科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研究的出发点,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三大部分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演进做简要综述。第一部分主要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概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食品的追求更加趋向绿色、优质,将食品低成本高质量的快速配送到客户手中成为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关键所在,特别是食品具有易腐性和时效性,使得对
<正>习近平主席于9月下旬访问印度,受到了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印度是中国的西南邻居,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也有过历史悠久的交往,但国人对这个邻居的印象,总体而言只能
本文研究的三张是指唐代深州以小说传世的张鷟、张荐、张读三代人。他们三人同属一宗,且均有小说作品流传于世。张鷟生活于初盛唐时期,有单篇传奇《游仙窟》、轶事笔记小说集《
李新诗文尽管在当时名气不很大,却颇有成就,算是在三苏之后蜀中又一个拔尖的才子。就李新其人与其诗文来说,还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但近现代还没有人对此人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一篇以中国古代贬官文学和朝鲜朝晚期赋为基本文本的研究中国古代贬官文学对朝鲜朝晚期赋的影响的论文。在广泛搜集和认真整理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论文立足于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