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不可替代的有生命活力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决定农产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农业生产实践证明,种子产业的发展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生产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相当完善、颇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有专家曾经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世界”。因此,加速种子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作物种类众多,全省每年种子经营量约15亿公斤左右,因此,市场份额巨大。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种子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种子科研体制、管理体制、育种技术、经营机制等诸多方面,与国外种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问题如不能迅速、很好地加以解决,必将制约我省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种业必将融入中国和世界种业的洪流之中.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研究国际、国内种业可持续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和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结合河南省情和种业发展实际,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省实际,又与国际种业接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促进河南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趋势预测等相关资料,结合对河南种子产业50多年来发展的调查,采用调查分析、对比分析、预测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河南种业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指出我省种业发展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种子生产上看,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种子生产设施薄弱,生产计划失控,经营风险加大;二是从种子经营上看,种子市场容量大,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三是从技术创新体制上看,我省种业科研投入力度小,种质资源研究落后,原始创新能力差,科研体制亟待改进;四是从企业管理方面看,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观念落后,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低;五是从品种管理方面看,品种审定技术手段落后,重品种审定数量轻品种审定质量,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六是从市场管理方面看,存在种子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必要办案经费和工具等问题。河南种业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起步阶段,参照国内外种业发展的过程和先进经验,结合省情,河南种业要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需要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高速公路等五大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种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源泉;科技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品种,只有一流的品种,才能带动企业发展;体制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联合重组,把分散的产业集中起来,实现育、繁、推、销一体化,形成规模经营;管理创新是实现种子产业化的根本保证,依法治种,强化种子管理,充分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要通过建立建全种子管理体系和制度,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证和社会环境,培育有序竞争的种子市场;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知识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和任用,建立起培养和任用科技型人才从事种子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形成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种业信息高速公路,扩展种子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是我省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