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在其悠久历史中不但形成自己独特的疫病防治理论,而且积累了许多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很少有学者对于中医药预防疫病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和研究,致使许多中医药独特的预防疫病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此,整理研究中医药预防疫病理论、方法和经验,进而将中医药预防疫病理论、方法系统法,以更好地使传统中医药为现代社会服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文阐述了疫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疫病预防原则与方法。论文指出,疫病的含义是指各种疫气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及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具有起病较急,病情严重,易出现各种变证的特征。疫病的范围包括寒、温两种属性。大致可分为二类,其一就是温疫,指病邪及证候性质属温热,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温病又可以分为湿热疫、燥热疫、暑热疫等;其二为寒疫,其病邪及证候性质属寒。疫病具有有特异的致病因素--疫疠病邪,多具有季节性、地域性,较强的传染性及流行性以及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病情重等特点。论文阐述了疫病在历史上的流行情况,分析了疫病的流行特点以及不同医家对疫病的论述。论文对疫病的病因发病及病机特点进行了阐述,明确疫病病因为疫疠病邪,论述了疫疠病邪的特点,发病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体自身正气因素的影响。病机特点为正邪剧争,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针对疫病的中医预防,阐述了中医预防“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并对“治未病”的内容进行了阐释。提出在疫病的预防中,“治未病”的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传、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等方面内容。同时,根据中医学“治未病”预防理论,以及西医学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提出建立疫病的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原则:调摄正气,养生防病;二级预防:预施药物,防止染病;以及三级预防:已病防变。并对每一级预防提出了相应的方法。论文阐述了疫病概念,含义及其特点,并就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疫病病因、发病及病机传变特点,强调疫病在发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重要病理作用。对于疫病的预防,阐述了疫病的预防原则,并初步建立了有中医学预防特色的三级中医疫病预防体系,对于临床运用中医学理论预防疫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