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教师工资制度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工资进行了理论探讨,并重点对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济南地区5所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了个别访谈,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分析了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工资制度满意度的相关度。 本文认为我国教师工资制度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文革”阶段、积极改革阶段和绩效工资阶段。论文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德茨和瑞安的认知评价理论三种心理学理论视角分析绩效工资发挥作用的机制,探讨绩效工资有效激励教师的策略。论文重点采用问卷形式对济南地区5所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在自我实现、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因素上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因素上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小学教师在同事关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婚否、月收入的差异;在工资收入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学校隶属差异;小学教师对绩效工资制度满意程度与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领导关系、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相关。 根据研究结论,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工作强度、加强福利待遇、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消除年轻教师的不满情绪、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评价指标体系等系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