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欲找出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相关因素,为阻断或降低疼痛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程严重化等方面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7年09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72例,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ndometriosis,EMT)患者和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患者,共210例,按照其病程中有无疼痛症状分为疼痛组(A组)和无痛组(B组),A组共138例(包括68例AM患者和70例EMT患者), B组共72例(包括24例AM患者和48例EMT患者);其余132例为卵巢单纯性囊患者和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患者,同样按其有无疼痛症状分为疼痛组(C组)和无痛组(D组)。排除再次手术者、术前三个月以内使用激素类药物者、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患者等。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年龄、民族、月经初潮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产次、刮宫人流史、血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1,25(OH)2维生素D3(1,25(OH)2D3,VD3)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于术前一至三天(非月经期)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 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VD3的水平,免疫层析法测CRP浓度,化学发光法测CA125浓度。采用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version 17.0 for Windows (SPSS, Chicago, IL, US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病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A、B两组患者民族、月经初潮年龄、刮宫人流史、CA125水平、CRP水平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349,0.45,0.355,0.529);两组VD3水平、BMI以及生产次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2。2、A、C组患者民族、月经初潮年龄、BMI、刮宫人流史、产次、血浆CRP、VD3的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D组患者民族、月经初潮年龄、BMI、刮宫人流史、产次、血浆CRP、VD3的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A125水平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B组高于D组。4、C、D组患者民族、月经初潮年龄、BMI、刮宫人流史、产次、血浆CRP、CA125、VD3水平的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清1,25(OH)2VD3浓度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疼痛的可能危险因素(偏回顾系数β为1.109、p<0.05);而多的产次、高的BMI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发生的可能保护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04、-0.048;p值分别为0.033、0.024)。 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症状与患者的民族、月经初潮年龄、刮宫或人流 史、CRP无关。 2、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症状与患者体重指数、产次、血清1,25(OH)2VD3相关,高BMI,产次多是其保护性因素;低血清1,25(OH)2VD3浓度是其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