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模型的球轴承接触仿真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动轴承是机械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旋转部件之一,在工作时既是运动连接件,又是载荷支撑件,运动和受力状态较为复杂。引起轴承失效的各种原因均与轴承接触有关,为了研究轴承破坏的力学机理、优化轴承设计、提高轴承使用寿命,对轴承进行接触分析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并结合LS-DYNA前后处理器的特点,建立一种在任意高副接触的两物体接触区建立局部模型的方法,将局部模型建模过程模块化,使建模过程简单高效。该方法不仅适用范围广,还具有仿真精度高、计算机求解时间短的优势。以两球体三维点接触为算例,将局部模型建模方法应用于两球体三维点接触仿真,接触半径误差仅为3.5%,仿真结果与赫兹理论解基本一致,验证了局部模型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将局部模型建模方法应用于承载最大的滚珠与外滚道的静态接触仿真,与网格过渡建模方法对比,验证了局部模型在仿真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优势。将仿真解与赫兹解对比,发现赫兹理论求解得到的滚珠和外滚道的接触应力和变形误差较大,说明由于协调接触导致不满足赫兹理论假设时,采用经典赫兹理论作为轴承设计分析的理论依据存在较大的误差。结合轴向和圆周截面等效应力的分布和大小,发现滚珠与外滚道最大等效应力均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其表面会出现一定的塑形变形,可根据最大等效应力所在等值面的最大深度,为选取滚珠和外滚道表面硬化深度提供依据。将局部模型建模方法应用于承载最大的滚珠与外滚道动态接触仿真,对比动态和静态下的接触压力和变形,发现动态下接触椭圆内出现了沿滚动方向和轴向力方向分布的应力斑,并且在接触椭圆前后出现了前后接触区。动态下沿滚动方向的接触椭圆短半轴比静态时增大9.3%,而垂直于滚动方向的接触椭圆长轴变化不大。同时,动态时由于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最大接触压力和弹性趋近量也比静态时分别增大了2.3%和3.4%。对动态和静态下等效应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发现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轴向截面内的等效应力分布沿滚动方向偏移了2.6度。动态下由于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比静态时,最大等效应力、增大4.7%,最大等效应力深度增大5.0%,滚珠和滚道最大等效应力等值面最大深度分别增大4.7%和10.5%。以上分析结论,可为提高球轴承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以及球轴承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等提供指导,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煤层瓦斯含量丰富,但大量煤层瓦斯处于千米之下且大多储存于低渗煤储层中,不利于工业化开采。因此,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系统研究气体压力升降过程中含瓦斯煤瓦斯运移的一般规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协作加工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网络化协作加工是由“主导企业”下订单,提供图纸和技术要求等,“协作企业”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矿山压力显现,同时也是事故原因之一人的因素导致的,没有人为的采煤,就不会出现矿山压力显现,突出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立井掘
研究深井综放工作面前后方侧向煤体支承压力动态分布规律,对于科学的指导沿空掘巷合理小煤柱尺寸留设及掘巷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7432综放工作面为具体地质技术条件,通过
在城市公共安全形势颇为严峻的今天,城市或区域内的突发事故灾难频繁发生,破坏城域内的生产和生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并给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各种阻碍和危机。
颜真卿《自书告身》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图一),麻纸本,凡33行,共255字。此帖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由吏部尚书改授太子少师时自书的告身。董其昌于帖后跋
工程车辆工作环境恶劣,对工程车辆安全性能有较高要求。若能将工程车辆整车运行状态及时、准确反馈给驾驶员、并提供故障预警,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工程车辆参数显示仪表
“日光温室”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日光温室是一个时时刻刻受到温室内、外环境变化影响的半封闭系统。为验证日光温室仿真缩微模型在实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