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和采后猕猴桃光学特性与内部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因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糖分、硬度及含水率等指标是影响猕猴桃品质的主要因素,而近红外、高光谱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但是,猕猴桃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不能提供光在组织传播过程中吸收和散射的单独信息,使得光与组织相互作用时所携带的信息描述不清。为了了解猕猴桃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吸收和散射特性与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搭建了猕猴桃组织光学特性参数检测系统;以‘华优’和‘海沃德’猕猴桃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长和采后储藏过程中猕猴桃的光学参数(吸收系数、约化散射系数)、品质参数(总糖、总酸、硬度、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物理参数(质量、横经和纵经)等指标;研究了猕猴桃吸收系数及约化散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别与总糖、总酸、硬度、含水率和SSC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单积分球技术搭建了猕猴桃组织光学特性参数检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基于单积分球技术搭建了由积分球、光谱仪、光源等组成的光学参数测量系统,并采用光学参数已经被广泛公布的Intralipid溶液对本系统光学参数的检测性能进行了测试。(2)分析了生长期(盛花后30天至100天)‘华优’和‘海沃德’猕猴桃果肉和果皮组织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的变化规律。生长期猕猴桃果肉的吸收系数在673nm、975nm、1400nm波段附近有吸收峰,且在673nm波段处,吸收系数随猕猴桃的生长呈下降趋势;生长期猕猴桃果肉的约化散射系数光谱与吸收系数光谱相比更平坦,且峰值不明显;‘华优’猕猴桃果肉在550~700nm、950~1650nm波段范围内,其约化散射系数随猕猴桃的生长呈上升趋势;猕猴桃的约化散射系数远大于其吸收系数,猕猴桃为高散射性物质;生长期猕猴桃果皮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均高于果肉,尤其在550~670nm波段范围内,果皮的约化散射系数约为果皮吸收系数的5~10倍。(3)研究了生长期猕猴桃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生长期果肉的光学参数与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指出,对于‘华优’猕猴桃,其吸收系数与总糖和含水率的最好相关性出现在688~695nm(叶绿素敏感区),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66,其次出现在1400nm附近(水敏感区),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2;在690nm和1090~1340nm波段范围内,其果肉的约化散射系数与总糖和含水率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0,及0.83和-0.75。对于‘海沃德’猕猴桃,在1090~1340nm波段范围内其约化散射系数与总糖和含水率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84(4)分析了采后储藏期(采后14天至84天)‘华优’和‘海沃德’猕猴桃果肉和果皮组织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储藏期‘华优’和‘海沃德’猕猴桃果肉的吸收系数变化趋势相同,在673nm、975nm、1180nm和1400nm波段附近均有明显的峰值;猕猴桃果肉的约化散射系数随着储藏期增加呈下降趋势,与生长期约化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储藏期猕猴桃果肉的约化散射系数约为其吸收系数的3~5倍。(5)研究了采后储藏期猕猴桃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储藏期果肉的光学参数与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指出,对于‘华优’猕猴桃,其吸收系数与总糖的最好相关性出现在702nm(R=-0.53)、与硬度(R=0.45)和含水率(R=0.37)最佳相关性出现在660~670nm波段范围内,在950~1350nm波段范围内,约化散射系数与SSC和硬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79。对于‘海沃德’猕猴桃,其吸收系数与含水率和硬度的最好相关性出现在715nm和1650nm附近,相关系数分别为0.4和-0.47。在950~1358nm波段范围内,约化散射系数与含水率和硬度的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74和0.77。本研究结果说明,猕猴桃果肉的光学参数随着猕猴桃的成熟而发生变化。生长期中光学参数与理化参数的相关性优于采后储藏期,而且约化散射系数与理化参数的相关性优于吸收系数。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果品的光学参数与理化特性的关系及对开发果品品质无损检测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由剪接体催化完成的前体mRNA的剪接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生物过程。剪接体是由U1、U2、U4、U5、U6 5个小核核糖核蛋白和许多其他蛋白组成的动态大分子复合物。U4/U6.U5三联体是剪接体装配及行使功能的最重要的组分,它由U5和配对的U4/U6小核核糖核蛋白以及30多个蛋白共同组成。其中Snu114、Brr2和Prp8是三联体三个重要的蛋白。GTP酶Snu114和Prp8调节解旋酶Brr2的活性从
学位
番茄白粉病是由番茄白粉菌(Oidium neolycopersici)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设施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温室环境为番茄白粉病发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导致番茄受白粉菌侵染也越来越严重。在番茄的生产过程中,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使番茄白粉菌产生抗药性,培育抗番茄白粉病的优良品种是重要的解决途径。ERF类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ERF类转录因子在番茄
学位
斑蝥素对多种害虫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因其具有良好的杀虫、抑菌、除草活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由于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高昂的合成成本、强烈的毒副作用制约着斑蝥素作为生物源农药产业化。研发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斑蝥素类衍生物替代斑蝥素杀虫剂,测定其杀虫活性,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本文以斑蝥素类衍生物去甲斑蝥素为先导化合物,经化学修饰合成的一系列衍生物作为筛选样品,借助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明确其对
学位
番茄白粉病(Tomato powdery mildew)是寄生性真菌病害,近年来发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生产。选育抗白粉病的番茄品种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番茄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SNAREs蛋白在植物体内具有重要功能,通过介导细胞的膜融合过程参与植物抗病性,当前还未有关于SNAREs蛋白在番茄抗白粉病中的报道。本研究选用抗白粉病番茄品种LA1777
学位
石榴(Punica granatum L.)是重要的经济树木且在中国广泛种植。但是,石榴果实在贮藏期间容易发生果皮褐变、口感风味变差等问题,从而导致石榴商品价值严重下降。因此,研究石榴果实采收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特性、酚类物质变化特性、氧化酶变化特性,这对促进石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为石榴果实采收后的品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本实验以‘新疆大籽’和‘御石榴’的果实为试材,研究石榴果
学位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Pst)是专性寄生真菌,一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小麦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条锈菌变异快,新毒性小种快速出现,往往导致小麦品种抗病性频繁丧失,病害爆发流行。据报道,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大规模仅需3-5年,便因新小种产生而丧失抗性,失去利用价值。而加快解析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的机理,创制新型持久抗病材料,对小麦抗病遗传改良及条
学位
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肉牛种质资源,拥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这些黄牛品种骨细皮薄、肉质细嫩鲜美,肉味和质感适合我国人民的口味要求,但是相对于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我国黄牛品种普遍存在生长速度缓慢、体型发育不佳、胴体产肉率少等诸多缺陷。因此提高肉牛生长速度,牛肉产出率和牛肉品质就成为当前肉牛育种的核心目标,而阐明肌肉发育的调控机制对于提高肉牛生长速度和牛肉产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肌肉发育涉及众多的肌生成调节
学位
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隶属于无宿主特异性而有侵害性的病原菌之一,宿主为人和动物。该菌不仅引起家禽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被污染的禽类产品作为肠炎沙门菌的载体,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肠炎沙门菌引起人的急性肠胃炎,在世界各国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公共卫生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CRISPR/Cas9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CRIS
学位
由于我国地方黄牛生长慢、产肉率低、选育进展滞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不强等因素减缓我国牛肉产量,导致牛肉产量增长速度仍然平衡不了我国国民对牛肉日益增加的需求量。这一矛盾不仅极大阻碍了中国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结构的改善,还严重影响了我国肉牛业的国际竞争力。肌肉生长发育是影响牛肉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挖掘调控牛肌肉发育的重要功能基因与调控基因(包括非编码RNA),对改善我国肉牛品种和提高牛肉产量具有
学位
葡萄酒氧化机制的研究证实,铜、铁尤其是后者在葡萄酒非酶氧化褐变反应中发挥着关键的催化作用。与铁的含量相比,铁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是其作用的实质。众所周知,铁的形态和分布受到葡萄酒成分(有机酸、酚类物质、二氧化硫、铜等)和环境条件(温度、氧气、p H值等)的影响,进而影响铁催化氧化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一方面,建立一种适用于葡萄酒中总铁和Fe2+快速检测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模拟葡萄酒中研究温度、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