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革命的方法:二十年代革命小说叙事研究(1926-1930)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代革命小说往往被简单归结为“革命的浪漫蒂克”与“脸谱化、公式化”,但这种看似单一的叙事形式背后事实上潜藏着复杂的历史多元性,其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深层的互动关系,由此产生的“形式的意识形态”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经验整合、历史书写与主体身份建构。首先,革命小说的叙事结构与革命思潮、社会矛盾、意识形态之间呈现出了一一对应的象征性关系:在革命集体主义的规约下,复数叙述者“我们”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单数叙述者“我”;社会阶层的割裂导致叙事交流结构发生错位,叙述者的身份在知识分子与底层工农之间徘徊不定;革命的德性话语在文本中将社会矛盾置换为“压迫一反抗”叙事,民族主义矛盾与阶级矛盾在“弱者的反抗”这一“天然合法”的行为范畴中得到了象征性解决。其次,革命小说的叙事机制是革命“神话”建构的重要方式:二十年代末期趋于成熟的现代出版业使得革命小说能够以大众文化的方式进行大量复制与传播,进而形成一个“想象的革命共同体”;与此同时,革命小说利用“革命英雄传奇”的总体性特征、“历史的必然性”产生的革命信仰、“身体”符码的新意义对个体发起了询唤与征召,在重新结构革命起源、塑造革命记忆的基础上将革命意识形态自然化为不言自明的“常识”,以此来论证革命的合法性与崇高性。最后,革命小说的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直接印证了现代中国的革命逻辑:现代性的时间霸权虽然赋予革命碾压一切的伟力,但由此产生的时间悖论也导致革命小说无法精确描述何为“光明的未来”,最终只能选择建立一个大而无当的空洞乌托邦指向;为了掩盖革命意识形态的逻辑悖论,空间叙事作为一种遏制策略出现在文本中,“重复式”与“上升式”的空间化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并压制了这一悖论;除此之外,革命小说叙事中的“乡村”公共空间转换也隐喻了现代中国的革命进程。
其他文献
木聚糖酶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应用在工业中,但野生型的木聚糖酶难以满足工业生产中苛刻的反应条件,因此对野生型木聚糖酶的改造很重要,其中改造的重点是对木聚糖酶的催化活性
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板块东部的俯冲作用,中国东南部在晚中生代经历了广泛的岩浆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中酸性花岗质侵入体。其中,富碱侵入体与地幔上涌、基性岩浆底侵等深部
错误分析理论可以与口译质量评估有机结合。错误分析的五个步骤包括错误采样、错误分类、错误诊断、错误评价和错误纠正。口译质量评估过程分为成果评估和过程评估。通过与错误分析相结合,口译质量评估可以同时兼顾成果评估以及过程评估。本文尝试对错误分析在口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索,突出口译实践的特色,提出口译错误分析的框架,进行口译错误分类、诊断、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本研究以2019年亚洲国际文化
党建引领,首先要做强党建团队。国华电力推进基层党小组"打样儿""树标杆",打通党建与生产经营进一步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公司本部第三党支部党建部党小
本文采用文献考证法及文学阐释法对陈造其人及其作品展开研究。先考证陈造的生平、著述及其交游,再论述陈造的散文。主体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缕述如下:第一章为陈造生平及著述考。依次考证陈造之字号、生卒年、世系、仕宦经历及其诗文杂著的编撰、流传情况。以文献记载为基础,考辨真伪,辨别前人研究得失,综合考量,形成较为完整、可信的陈造生平著述情况。第二章与第三章为陈造交游考。本文共计考索其各类交游对象92人次,因内
收集极是HPM源中重要器件之一,用于接收经过束波耦合作用后的强流电子束。石墨作为常用的强流电子束收集极材料,其存在表面易释气、碳污染等问题,限制其在HPM源中的应用。TiC
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漆蜡和漆油分别来源于漆树种籽的种皮和种仁中,其中,漆蜡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日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漆油富含亚油酸和多种活性成分,具有益气补血,
由于大多数聚合物在DES中溶解度很低甚至不溶,因此寻找具有良好互溶度的聚合物-DES配对或基于聚合物的低共熔溶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首次发现Boltorn/EG和Ch Cl/Bo
半定规划作为线性规划在非线性规划上的拓展,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半定规划的正式提出源于内点算法,回头追溯时才发现以前也有研究。半定规划广泛应用于组合优化、控制
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健康问题之一,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环境孕激素和抗菌剂都具有高生物活性,痕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