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从传统走向网络,从教师全程指导走向学生自主学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教学问题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如何适应、如何担当有效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转折时期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实证的方法研究教师反馈对提高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听力学习的效果,试图探索教师发挥作用的方式及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即教师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反馈来促进学生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本文中的反馈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在听力在线测试和平时听力训练中的表现,在听力方法和听力技巧方面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和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反馈。反馈的类型包括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教师对实验班完成的八个单元的测试、前测和后测、听力补充训练进行面对面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和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反馈后,能否使实验班的后测平均成绩高于控制班的后测平均成绩?2.实验班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能力能否高于控制班?3.与控制班相比,教师反馈对实验班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学生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以及控制班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结果如何?本研究通过教师反馈的方式进行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在第一学期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个班级共115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师反馈后,在学期末对他们进行听力测试,其成绩作为前测成绩。将这两个班级任意确定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后,在第二学期只对实验班进行教师反馈。在学期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听力后测,并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先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在后测结束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共30名学生进行访谈。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教师日志对网络自主学习课堂和教师反馈过程中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紧扣研究问题和Little(1991)对“自主”所下定义中的三个因素展开。运用SPSS16.0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及调查问卷所得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访谈结果和教师日志进行质化研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对前测和后测成绩及前测和后测中的复合式听写成绩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证明教师的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产生了一些影响。虽然它们没有使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有显著变化,但使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的后测成绩。此外,控制班的后测成绩明显下降。2.问卷分析结果证明教师的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确定能力、学习目的和目标的确定能力产生轻微影响。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目标的确定能力的影响大于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确定能力的影响。对学生在评估能力方面的影响较大。3.访谈分析结果证明与一学期的教师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相比,两个学期的教师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使实验班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在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一学期的教师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对学生在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能力方面帮助较大,两个学期的教师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实验班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有较大帮助,还使实验班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提高了评估能力。在控制班第二学期没有教师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与控制班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学生相比,控制班高水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强,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并且学习积极性更高。4.访谈、教师日志及问卷分析结果表明评估能力的强弱和学习态度的积极与否使控制班与实验班后测成绩出现显著差别,证明了具备较强的评估能力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中的重要性。实验班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变化,表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优先考虑学生选择的反馈方式进行长期性的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并将网络和面对面两种反馈方式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中教师反馈的有效性。此外,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不正确的听力方法和学习态度。以上研究结论表明,虽然在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中,多数学生渴望教师反馈、希望提高听力水平,但同时他们缺乏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还不成熟,在听力方法和学习态度上仍存在问题。在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过渡阶段,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环境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达到平衡至关重要。因大部分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常用的单词和表达,所以教师的督促、引导和帮助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显性纠错反馈和评价性反馈可以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能力产生影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发挥学习自主性,将网络自主听力学习与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