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所带信息的自动化读取和识别。与目前采用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效率高、信息量大等优势,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虽然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并在很多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RFID技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研究的标签碰撞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之后重点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中的防碰撞算法,并对典型的防碰撞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和比较。在基于ALOHA的防碰撞算法上提出创新:一、提出基于功率控制的标签防碰撞算法模型。二、引入哈希映射和碰撞预检测双重机制,有效地避免了碰撞标签的通信过程。定步长功率控制ALOHA防碰撞算法(SPCA)是将阅读器的识别区域划分成几个固定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的识别半径是按固定步长增长的,从而实现了对标签进行分组的效果。自适应功率控制ALOHA防碰撞算法(APCA)是将识别区域按照优化的分组方案,动态的调整子区域的大小,无论标签是均匀分布还是非均匀分布,APCA算法都能通过调整子区域的半径来控制子识别区域内的标签数量,从而使APCA算法的性能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基于碰撞预检测的功率可控防碰撞算法中,通过对标签序列号(UUID)进行哈希编码,将标签映射到相应的帧时隙,提高了时隙利用率。然后,利用碰撞检测机制,每次只允许无碰撞的标签与阅读器进行通信,从而大大减少了无效通信的过程。最后,采用功率控制机制将标签按区域进行识别,明显地减少了标签碰撞并且节约了通信耗能。利用MATLAB仿真本文所提出的各种算法,分析并比较新算法与已有算法的优劣,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识别过程中需要的时隙数更少、消耗的时间更少、总耗能的优势也很明显,基本满足了RFID系统对标签防碰撞算法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