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和广泛,翻译,尤其是文化翻译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翻译问题的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面作了考察。
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众多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研究者的兴趣,但文化能不能翻译,要不要翻译却仍然是一个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化、交际三者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入手,阐述了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通过理论推理、逻辑思辨和模型示意等方式说明了将翻译纳入跨文化交际框架进行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潜在的跨文化交际群体,其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值得研究。为了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将焦点放在了研究对象对中国文化专有项的译介这一方面。
本文从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两个方面论证了翻译完全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加以审视和研究。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文对不同地区共计三十名英语专业学生分发了翻译练习以及问卷,就练习中学生对文化专有项的处理策略做了梳理并通过问卷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他们选取策略的过程、偏向、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问题。
研究发现,学生对文化专有项的处理与艾克西拉提出的策略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其策略选取遵循了一定的顺序;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有较大欠缺,不少学生心中的目标读者只是授课老师;部分学生认为翻译涉及到了“三方对话”,翻译所产出的文本既非源语文化,也非目标语文化;男女学生翻译当中的跨文化意识也不相同。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应当遵循跨文化交际的某些规律,在翻译,尤其是文化翻译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和传递源语文化意象应当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