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在上市公司董事会被大股东控制,频频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由监管机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引入的。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探索和实践,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研究独立董事行为治理相关问题,可以为上市公司强化董事会的监督权,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改善公司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独立董事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及评论,从中揭示出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新视野。借鉴了以往学者对独立董事制度、执行成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其研究方法应用于独立董事具体行为方面,对独立董事行为治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独立董事行为治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论述。运用数学模型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选取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行为治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规避意识对独立董事行为治理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我国独立董事行为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独立董事行为治理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第二,独立董事对重大事项的监督能力和表决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我国目前各种配套制度和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董事行为治理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本文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