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据统计,发达国家食物消费中加工食品的比重达到90%,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平均在50%以上,而我国仅为30%左右,因而食品行业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食品行业还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自1996年以来,产值一直高居各工业之首,在国际上,美、日、法等国家也都有非常强大的食品行业,尤其是法国食品产业是该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在过去的30年,我国食品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产值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从1980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60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44%,但从其各年的增长速度看,食品行业增长波动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食品行业波动受到内外生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因素、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政策与制度因素等等,在这些外生冲击因素中,供给和需求冲击是食品行业波动的基本原因。而在食品行业生产的供给因素中,后向关联产业是食品行业生产投入的关联产业,需求因素中,前向关联产业是食品中间需求产业,因而前后向关联产业成为食品行业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根据食品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关联效果看,食品行业的后向关联程度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其前向关联则从1987年的32%上升到2007年的52%,从理论的分析可知,关联产业是食品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实证结果又将如何?本文从经济波动和产业关联理论出发,运用HP滤波法考察了食品行业增长波动的规律和特征,探究食品行业波动的“外生冲击和内在传导机制”,重点考察了供给因素与需求因素的冲击对食品行业波动的影响,发现食品行业前后向关联产业是食品行业增长波动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食品行业投入产出表,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子食品行业的产业关联特征,实证分析关联产业增长波动对食品行业增长波动的影响。最后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从中观食品行业视角,对熨平食品行业波动,拉长食品行业波动周期以及食品行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二是从微观的食品企业出发,提出企业应对食品行业增长周期的措施。本研究分为7个部分,主要内容和初步结论如下:第一部分,我国食品行业波动特征与实证分析。首先描述了食品行业波动的众多变量,然后利用HP滤波法对食品行业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的分解,探索食品行业波动的规律性,并分析了食品行业波动与GDP波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食品行业的增长不是高低无序和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从1980-2009年食品行业存在8个增长波动周期,且食品行业与GDP之间不存在增长的协动性。第二部分,食品行业波动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借鉴总量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与传导机制理论即“外生冲击与内在传导机制”,构建了食品行业波动的形成机制,并考察了食品行业的外生冲击因素对食品行业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国内消费需求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是食品行业增长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外,后向关联产业和前后关联产业也是食品行业增长波动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食品行业的产业关联分析。由于前后向关联产业是食品行业增长波动的重要因素,为此,利用投入产出表全面考察食品行业产业关联。首先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要求,整合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食品部门,形成食品行业的统一口径,在此基础上,分析子食品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特征。分析结果得出食品行业的后向关联产业的中间投入与食品行业产出的比值一直保持在70%左右,而前向关联产业的中间使用则从1987年的35%增加到2007年的52%;除制糖业外,各子食品行业的也具备相似的关联特征;进一步的分析得出食品行业的主要关联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子食品行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第四部分,主要关联产业与食品行业波动的影响分析。本部分理论与实证分析食品行业与其主要关联产业之间增长波动的影响关系。根据上一章的分析结果,利用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做脉冲响应(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和方差分解(analysis of variance)分析,考察主要关联产业与食品行业之间以及子食品行业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结论是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增长将促进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的发展;饮料制造业的增长将拉动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发展;但食品制造业的增长将抑制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的发展;食品行业的增长对住宿餐饮业具有促进作用,对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无显著影响;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的增长冲击对食品行业增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尤其以住宿餐饮业拉动效果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