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作为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因素,通过本身的扩张与收缩,已从简单的资金媒介作用,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等活动,推动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滞后,赢利性投资稀缺,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单调的农民融资方式,狭窄的融资渠道,较高的信贷门槛,强化了农户资金融通的难度;此外较低的融资额度和较高的融资成本,难解农民投资之所需,导致信用社资金库存越来越大,前来贷款的农户是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农信社收缩网点、农民借贷转向民间的恶性循环,农户融资遭遇重重困难。中国农业经济构成细胞的农户,融资困难,导致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增加对农村的投入的情况下,如何依靠市场解决农户融资问题,只有结合农户资产的自身特点,研究农户融资活动,才能让市场机制在农村领域发挥资金配置的基础作用,增强社会资金对农业的信心,解决资金问题。山东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而东营市近几年农业的蓬勃发展,效果较好,本文以此为例,对我国农户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共六章。第一章引言,讲述我国农户融资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研究农户融资的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阐述农户农户融资供求理论、农户融资决策和农户融资风险;第三章研究以往农户融资情况、当前农户融资情况、融资行为分析及借贷资金供给,研究农户借贷需求实际以及农户资金的投入流向及当前农户融资的背景和融资的基本定位;第四章以山东省农户融资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进行个案分析研究,构建适合山东的复合型融资方式;第五章研究农户融资方式的国外经验,借鉴国外农户融资方式,研究我国目前可利用的农户融资方式的情况,期望从中汲取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更好的解决农户融资问题;第六章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并且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