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在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展为肝癌是否通过肝硬化途径,并比较NAFLD相关肝癌中合并肝硬化患者与不合并肝硬化患者在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肝癌的患者3968例。排除年龄小于18岁、胆管癌、肝转移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不明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在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展为肝癌是否通过肝硬化途径,并比较NAFLD相关肝癌中合并肝硬化患者与不合并肝硬化患者在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肝癌的患者3968例。排除年龄小于18岁、胆管癌、肝转移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不明原因所致肝癌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病例。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NAFLD相关肝癌90例。回顾性分析90例NAFLD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应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双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检测两组数据有无差异。利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AFLD相关肝癌共90例,其中38例(42%)合并肝硬化。相对于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男性更多,P=0.004,更易合并糖尿病,P<0.001,肿瘤最长径较小,P=0.012。非肝硬化组更多选择保守治疗,P=0.023。但在预后方面,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个月和19个月,P=0.12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甲胎蛋白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巴塞罗那肝癌分期越晚预后越差。2.考虑既往研究多采用肝细胞癌作为研究人群,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AFLD相关肝细胞癌69例,其中36例(52%)合并肝硬化。相对于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男性更多,P=0.012,更多合并糖尿病,P=0.012,肿瘤最长径较小,P=0.039,更多选择手术联合介入治疗,P=0.021,非肝硬化组更多选择保守治疗,P=0.010。但在预后方面,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个月和23个月,P=0.149,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甲胎蛋白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巴塞罗那肝癌分期越晚预后越差。3.由于NAFLD相关肝癌与NAFLD相关肝细胞癌在是否更易合并肝硬化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NAFLD相关肝内胆管癌中不合并肝硬化的比例高,且NAFLD相关肝细胞癌与NAFLD相关肝内胆管癌在性别、是否合并肝硬化、胆红素水平及治疗方法方面有差异。但两组在预后方面无差异。结论: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更易通过肝硬化途径发展为肝细胞癌。2.相对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非肝硬化NAFLD相关肝癌患者肿瘤体积更大,更易选择保守治疗,但两组预后相似。3.甲胎蛋白水平及巴塞罗那肝癌分期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NAFLD相关肝癌的预后。4.非肝硬化NAFLD相关肝癌患者确诊时分期晚,预后差,也需加强肝癌筛查。
其他文献
目的:胶质瘤是成人和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50%的患者表现为恶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弥漫性胶质瘤。手术、替莫唑胺化疗、放疗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均无法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HLA-Ⅱ),发挥非经典抗原提呈细胞功能,调控肿瘤相关T细胞浸润以及分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TNF-α介导慢性炎症可
目的:研究Siglec-15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Siglec-15在GCTB组织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检测Siglec-15在GCTB单核基质细胞(Hs 737.T)表达,通过si RNA靶向沉默Siglec-15基因,观察敲低Siglec-15表达对GCTB单核基质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与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在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1993年1月2020年9月已发表的多西他赛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与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 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
目的:研讨可能存在的与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相关联的风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早期识别高概率出现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靶向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164例,以及初次来院就诊即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247例的临床资料,标记为A、B两组。所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对评估胃肠间质瘤(
目的:通过分析179例行前列腺穿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中的价值,从而获得能够有效预测PCa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生化指标。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41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94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5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两组间基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MRI、DWI、MRS检查与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MRI、DWI、MRS检查对临床前列腺活检的指导意义,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超声引导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75例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患者的PSA值分组为≤4 ng/ml,4-10 ng/ml,10-20 ng/ml,>20 ng/ml四组,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CV-HCC)及非乙型非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NBNC-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查找从建库至2020.5.10发表的关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者非乙型非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队列研究的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的诊断及治疗PTL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文对原发甲状腺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36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