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但在我国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经济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产生的环境污染不断扩大。中国的许多重要资源供应紧张,有些资源面临枯竭,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依靠进口。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十六大以来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都密切关注人与自然问题,逐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本文集中考察十六大以来党的生态文明理论及政策,努力做到从宏观出发,微观落脚,理论与政策紧密结合。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的紧密结合,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未来趋势,对党的生态文明理论作较全面的论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近些年来生态文明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但学者的研究过多的集中于宏观的理论研究,如生态文明的含义、来源、建设途径。对于生态文明微观研究较少,而且深度不够。这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生态文明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之处进行简单的介绍。通过绪论可以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第二部分,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发掘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生态学理论中的生态思想。而党的生态文明理论的科学内涵则呈现出了时代的特色,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理念,追求绿色的发展道路。党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特征体现了马克思系统全面的观念。这一部分确立党的生态文明体系,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起点。第三部分,采取历史考察与现实研究相结合,梳理建国以来党的环境保护的思想,中国的生态思想经历了萌芽、成长、发展和完善这四个阶段,追根溯源以了解十六大以来党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历史起点。从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出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和国际上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都使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十六大以来党的生态理论不断创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不与生态文明紧密联系,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对党的生态文明理论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生态文明政策,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中间环节,通过政策研究更好的理解生态文明理论,同时更好的指导生态实践。具体论述我国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政策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但我国生态政策仍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解决,这就要求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最后是结语,结语对论文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生态文明将会在我国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加深刻。但目前的研究仍过分拘泥于理论,微观的细致研究不足,有待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