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化工园区呈现出“集约化、大型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惠州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下简称“大亚湾石化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大亚湾石化区1200万吨/年炼油、95万吨/年乙烯项目顺利投产,带动石化中下游产业链迅猛发展,已成为惠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和广东省沿海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该石化区综合实力排名高居全国20个重点化工园区的第二位;2014年,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享有改革发展红利大亚湾,石化区快速发展成为了珠三角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但石化行业固有的安全风险高、事故后果大、环境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等公共安全新问题也不断凸显,在开发之初,便被纳入惠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区域。在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支撑作用的同时,2010年7月24日,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焦化原料罐着火,造成直接损失约60万元;2011年7月11日,中海油炼化惠州分公司一个芳烃联合装置发生爆炸着火事故,火焰高达120多米,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事故应急处置中,广东公安消防总队共调派了80余辆消防车和300多名消防官兵进行救援,历经13个小时的奋勇作战,将事故完全处置完毕;2012年5月28日13时18分,惠州兴达石化工业有限公司一个储存约有900立方米苯乙烯的储罐发生泄漏着火事故。3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教训不可谓不大。本论文立足于大亚湾石化区这一特定研究对象,着眼大亚湾石化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引出“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问题研究”课题。在正文中,阐明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详细调研国内外针对化学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深入分析各自的侧重点及其应用效果,总结优缺点。在此基础之上,指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通过梳理明确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三个相关概念及其在石化区这一特定区域的相互间关系,并对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理论进行阐述,分析了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比较了国内外化工园区大型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经验,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考虑,深入研究大亚湾石化区在应急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企办政助”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新模式,旨在为建设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区,提高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