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对三个甘蓝品种(西园4号、西园6号、西园8号)的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获得了中、中下、低三组不同活力程度的老化种子,再用聚乙二醇(PEG)、赤霉素(GA3)、磷酸二氢钾(KH2PO4)三种化学药剂对老化种子进行L9(34)正交设计处理,并从所筛选出的最佳药剂处理的正交组合处理结果中选择能体现老化种子活力逐渐提高的处理组合,然后通过对各选取组合点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甘蓝种子在活力提高的过程中,种子细胞膜透性、内部组分代谢与合成等动态变化趋势,并应用RAPD技术对人工老化和经PEG处理的甘蓝种子进行DNA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蓝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40℃、RH100%),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活力下降的快慢与品种(基因型)有关。西园6号老化1、2、3天,西园4号、西园8号分别老化3、4、5天即可获得各自中、中下、低三组不同活力程度的种子。2.本试验PEG、GA3、KH2PO4三种药剂处理方法均能提高甘蓝种子活力,PEG、GA3处理效果要比KH2PO4处理效果好。PEG处理中因素C(浓度)对不同品种及不同活力程度种子而言均为主因子,GA3、KH2PO4处理中因素B(处理时间)为主因子,在种子处理时应重点考虑。各种方法的最佳效果组合处理种子后,活力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未处理)。3.对PEG处理各选取点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甘蓝种子活力的提高,种子浸提液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这些指标的变化百分比与种子活力指数提高百分比均显著相关。PEG对低活力的种子处理效果好,各指标变化幅度最大,变化趋势最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可溶性糖、蛋白、SOD、CAT、POD是影响甘蓝种子生活力的主要因子,种子浸提液相对电导率、MDA为次要因子,它们均是研究种子活力提高过程中的可靠因子。4.通过筛选优化,建立了应用于甘蓝种子基因组DNA的损伤与修复的RAPD-PCR反应体系。在对老化及活力恢复过程中的甘蓝种子进行RAPD分子标记研究后发现:甘蓝种子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其基因组DNA的损伤是随机发生的。随着老化程度的加重,随机引物在基因组DNA上的某些结合位点被破坏,表现为RAPD扩增的DNA带的减少。而PEG渗调处理对甘蓝种子中损伤的DNA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表现为DNA带重新出现或者与对照基本相同。